-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从前(cóng qián)的意思:从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过去的事情或情况。
法坛(fǎ tán)的意思:法律的领域或舞台,也指法律界。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静观(jìng guān)的意思:观察事物时保持冷静、不轻易做出判断或行动。
论心(lùn xīn)的意思:指人们对他人的内心感受或意图进行分析和判断。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人天(rén tiān)的意思:指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表示人类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天一(tiān yī)的意思:指天下第一,最优秀的人或事物。
依佛(yī fó)的意思:依赖佛教信仰,以佛教为依据或凭借佛教的力量。
赢得(yíng de)的意思:获得胜利或成功
斩除(zhǎn chú)的意思:彻底剿灭,完全消除。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卢宁在明末时期对佛教与儒家思想融合的独特见解和生活态度。首句“为辟云窝附法坛,斩除恶竹可千竿”展现了诗人决心远离尘嚣,追求精神上的清净与解脱,如同斩除阻碍修行的恶竹,开辟一片心灵的净土。接着,“黄金有地还兹布,明镜无台何处安”两句运用比喻,以黄金之地和明镜为喻,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空间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束缚与挑战。
“避俗频来依佛榻,论心赢得聚儒冠”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既寻求佛教的智慧与内心的平静,又与儒家学者交流思想,体现了其在不同文化传统间的游刃有余。最后,“从前七火都灰未,更向人天一静观”两句,通过回顾过去经历的种种考验与挑战,强调了在未来的日子里,诗人将以更加宁静的心态,观察并理解人世间的一切,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洞察万物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哲学,也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自我修养、文化融合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日追次东坡和子由省宿致斋韵
五十之年又过三,依然白发照青衫。
年来大起山林兴,任达从教笑阮咸。
蓦山溪.腊日游尧山
春前信息,到处欢声满。
旌旆出西郊,拥笙歌、婵娟两畔。
东巡事往,空有雪中山,仙驭悄,古风间,谩动吟人叹。
天边身世,况值重华旦。
击壤访遗民,想如云、望中不断。
功名休论,齐楚共唐虞,开口笑,插花归,更候清秋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