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恭陪郊祀》
《恭陪郊祀》全文
明 / 朱应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陛戟相向,垆烟细不流。

庆云御盖璧月圜丘

吉协牲牢卜,馨将秬鬯浮。

郊禋天子礼,分献公侯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ōngpéijiāo
míng / zhūyìngdēng

sēnxiāngxiàngyānliú

qìngyúntuángàiyuèbàohuánqiū

xiéshēngláoxīnjiāngchàng

jiāoyīntiānfēnxiàngōnghóu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璧月(bì yuè)的意思:指美丽的月亮,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

陛戟(bì jǐ)的意思:指官员居高位时,能够用权谋和手段保护自己的利益。

分献(fēn xiàn)的意思:指将财物或功劳分别献给不同的人或事物。

公侯(gōng hóu)的意思:公侯指的是古代的贵族爵位,也用来形容地位高贵、显赫的人。

圜丘(yuán qiū)的意思:圆形的祭坛,比喻尊贵的地位或权力。

郊禋(jiāo yīn)的意思:指古代帝王出巡或祭祀时,周围的百姓亲自到远郊外迎接或祭祀。

庆云(qìng yún)的意思:庆祝喜事,欢天喜地。

牲牢(shēng láo)的意思:指被杀害的牲畜,比喻无辜受害或代人受罚。

天子(tiān zǐ)的意思:指君主、皇帝,也用于比喻权力至高无上的人。

相向(xiāng xiàng)的意思:互相朝着相同的方向或目标前进。

御盖(yù gài)的意思:指掌权者对下属的压制和限制。

云团(yún tuán)的意思:形容云彩聚集成团,密度很大。

鉴赏

这首明代朱应登的《恭陪郊祀》描绘了皇帝祭祀天地的庄重场面。"陛戟森相向"写出了宫门前卫的威严,"垆烟细不流"则暗示祭坛上香火缭绕,气氛肃穆。"庆云团御盖,璧月抱圜丘"运用象征手法,以吉祥的云彩环绕天子的车盖,明亮的月亮映照着圜丘(祭祀天地的场所),展现了皇家祭祀的神圣气象。

"吉协牲牢卜"表达了对神灵的敬畏和祭祀的慎重,"馨将秬鬯浮"则描绘了祭品的香气随着酒液升腾,寓意敬奉的虔诚。最后两句"郊禋天子礼,分献及公侯"点明了这是天子主持的大典,祭祀的礼仪不仅关乎天子,也惠及公侯等贵族,体现了古代社会等级制度下的祭祀秩序。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展现了郊祀活动的宏大与神圣。

作者介绍

朱应登
朝代:明   字:升之   号:凌溪   籍贯:扬州府宝应   生辰:1477—1526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猜你喜欢

游九锁

九天虎豹不守关,瑶京夜半堕尘寰。

化为青山故曲折,中有玉殿开仙班。

白龙天来三百丈,飞沫直下琉璃湾。

神仙可望不可接,桃花伴我归人间。

(0)

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

赴郡逢秋节,晨征思爽然。

过桥犹见月,临水忽闻蝉。

野色藏溪树,香风撼渚莲。

此行君得意,千里独摇鞭。

(0)

题素女石

旧闻素女出天井,坐石晓梳青髻丝。

碧湫一笑入深窈,灵篆朱书来命迟。

冷钟晨梦听飘洒,爱物不遣雷车随。

阴云未驳润泽广,民岂能忘心已知。

(0)

转运少卿生日

昔在章圣朝,先君为名臣。

入陪儒林老,出拥使者轮。

忠谟与休烈,万世永不泯。

惜哉未大任,天意昌后人。

公生韫俊德,磊落幼绝伦。

深林有条梅,不揉自可珍。

外隅正以方,中府粹且仁。

沛然施之事,迅若般之斤。

自联金闺彦,颉颃三十春。

牙筹析经费,龙节绥远民。

朅来天畿东,威誉薄海垠。

群情无遁照,众理日益勤。

吏径皆敞辟,敝根悉锄耘。

茕茕旧鳏寡,今也皆不贫。

阖部数百城,膏泽一以均。

正月方再浃,是日为生申。

东人竞祝公,百福丛于身。

同宗复荷德,善祷久所陈。

况公方耆艾,百行享明神。

俾公永且康,笔端扶化钧。

俾公炽而大,膝下森华绅。

近得举之躅,前望伯虎尘。

先阀期益显,蹇品庶可亲。

(0)

青龙江上偶书两绝呈无逸监镇·其二

卷碇初来海客船,脱身鲸浪见吴天。

千帆总约秋风至,应助关征额外钱。

(0)

菩萨蛮

酴醾浴罢温香玉。牡丹睡起歌云绿。弹压属东阳。

留春在庆堂。简端新组绶。辉映烟岚秀。

妙曲倩清妍。祝君无尽年。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