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意(běn yì)的意思:指事物的本来意义或原始意义,与后来的引申义或转义相对。
不觉(bù jué)的意思:不知不觉、无意中
翻然(fān rán)的意思:突然改变;突如其来
公本(gōng běn)的意思:公本指的是公共财产或公共利益的本源。它强调了公共利益的重要性,与个人私利相对立。
关隘(guān ài)的意思:指关口狭窄,容易阻挡或限制通行。
何以(hé yǐ)的意思:为什么,怎么,用什么方法
胡来(hú lái)的意思:胡乱行动,没有条理或目的地做事。
回纥(huí hé)的意思:回旋踢是指在跳起或旋转的动作中,利用腿部的力量进行踢击。
社稷(shè jì)的意思:社稷是指国家的神明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朔方(shuò fāng)的意思:指边疆地区或北方荒凉之地。
天骄(tiān jiāo)的意思:指非常自豪、傲慢的人。
潼关(tóng guān)的意思:指担心、忧虑的心情。
远救(yuǎn jiù)的意思:指远距离的救助。
至尊(zhì zūn)的意思:最高、最尊贵的地位或身份。
诸君(zhū jūn)的意思:诸君是一种敬称,用来称呼多人,表示对众人的尊重和礼貌。
- 注释
- 韩公:指韩愈,唐代文学家,曾参与军事行动。
天骄: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蔑称。
拔汉旌:夺取汉朝的旗帜,象征打败敌人。
回纥马:唐朝时期的少数民族回纥援助的骑兵。
朔方兵:唐朝北部边疆的军队。
潼关隘:古代关隘,位于陕西中部,战略要地。
晋水:可能指的是黄河支流晋水,代指中原地区。
至尊:对皇帝的尊称。
社稷:国家的代称。
升平:太平盛世。
- 翻译
- 韩公当初计划修建三座城池,打算断绝敌人的气焰,夺取汉家的旗帜。
谁料到最终竟要借回纥的兵马之力,他们远道而来救援朔方的军队。
胡人来袭时,潼关险隘并未让人警觉,但龙腾之声仍能听见晋水清澈。
只有皇帝独自忧虑国家社稷,各位又该如何回应这太平盛世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属于《诸将五首》中的第二首。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上韩信在军事上的英勇和智谋的赞赏,以及对于国家安全的关切。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这两句诗描绘了韩信筹划建立三座城池,以削弱敌人实力、树立汉军威望的决心和谋略。这里的“韩公”指的是西汉名将韩信,“拟绝天骄拔汉旌”则是表明他要消除天下所有的傲慢对手,拔起代表汉朝军旗的旌旗。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这两句诗强调了韩信不仅仅是在国内筑城防御,而且还要远征边疆,以解救北方边境(朔方)的汉军。这里的“岂谓”表达了一种反问的语气,意在强调韩信的战略眼光和行动力度。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这两句诗则是描写边疆地区对汉朝军队的反应。即便外敌(胡)来了,也未能察觉到潼关等要塞的坚固,而韩信的英名如同一条龙一般,至今仍能听到晋水之清澈。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荅升平。” 最后两句诗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提醒和疑问。诗人询问为何只让皇帝一人担忧国家的安危(社稷),而其他将领们却怎么能如此轻松地享受升官进爵的平静。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韩信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于强国和防御安全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政治军事状况的不满和担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琼岛春云
蓬海分明在眼中,暖云高捧玉芙蓉。
春阴欲下清虚殿,朝彩先浮最上峰。
瑶管声中迷去鹤,金根影里护双龙。
夜来雨过知多少,试向东郊问老农。
重脩黄楼歌
澶渊决,彭城没,城上水头高丈八。
谁哉誓与城存亡,百万生灵命如发。
近闻再决古汴州,宵衣重起宣房忧。
预防岂合先下流,厌胜且复脩黄楼。
黄楼高,洪河缩,鼋鼍远避蛟龙伏。
误疑砥柱西极天,坐阅帆樯东走陆。
君不见桓山墓、戏马台,英雄富贵安在哉。
落日凄风野草白,瓣香独上黄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