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之橘踰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安闲(ān xián)的意思:安逸自在,没有烦恼和忧虑。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狴牢(bì láo)的意思:指严密的监狱,也用来形容严密的囚禁。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长往(cháng wǎng)的意思:长时间地往某个方向前进或前往某个地方。
传驿(chuán yì)的意思:传递消息或物品
多于(duō yú)的意思:超过、多于
非不(fēi bù)的意思:非不意味着不一定,表示并非完全否定或排除的意思。
风霜(fēng shuāng)的意思:指人经受了风吹和霜打的磨砺,比喻经历了艰苦困苦的磨砺,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品质。
官司(guān si)的意思:指官府审理案件的过程,也泛指纠纷、争议。
归林(guī lín)的意思:指回归自然,返璞归真
羁鞅(jī yāng)的意思:指人受到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击壤(jī rǎng)的意思:指打破土壤,比喻有力的言辞或行动能够震动人心,引起共鸣。
建中(jiàn zhōng)的意思:建立中央,中兴事业。
腊月(là yuè)的意思:指农历十二月,也称为腊月。它是中国农历中的最后一个月份,也是传统农耕社会的冬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岁末年终的气氛和情绪。
理国(lǐ guó)的意思:指治理国家,管理国家事务。
林邑(lín yì)的意思:指深林密布、荒僻之地。
其如(qí rú)的意思:类似于、如同
蜷局(quán jú)的意思:形容局势紧张,陷入困境或窘迫的状态。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上林(shàng lín)的意思:指皇家园林,也用来形容花木繁盛、景色优美的地方。
深山(shēn shān)的意思:指远离尘嚣、人迹罕至的山区。
霜雪(shuāng xuě)的意思:形容严寒冰冻的景象或寒冷的气候。
遂长(suì cháng)的意思:指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岁贡(suì gòng)的意思:指按年岁定期进贡的贡品。
推食(tuī shí)的意思:推拒、推辞
脱衣(tuō yī)的意思:脱去衣物
无疆(wú jiāng)的意思:无边界、无限广大
闲聊(xián liáo)的意思:指无事聊天,谈论琐碎无关紧要的话题。
行地(xíng dì)的意思:指行动的地方或范围,也可以指行动的结果和效果。
驯象(xùn xiàng)的意思:比喻驯服顽固的人或事物。
养人(yǎng rén)的意思:抚养、培养、教育他人使其成长发展。
异物(yì wù)的意思:指与周围环境不同的事物或物体。
衣食(yī shí)的意思:指衣服和食物,是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
幽枉(yōu wǎng)的意思:形容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委屈冤枉。
有以(yǒu yǐ)的意思:有足够的理由或依据
鱼食(yú shí)的意思:指人或事物被完全吞噬或毁灭。
贞元(zhēn yuán)的意思:指人品高尚,道德正直,不受诱惑,坚守原则。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如指诸掌(rú zhǐ zhū zhǎng)的意思:形容对事物非常熟悉,轻松自如地掌握。
- 注释
- 建中之初:唐朝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建中初期。
放驯象:释放被驯服的大象。
林邑:古代地名,今越南中部。
交广:交州和广州,泛指南方地区。
兽返:野兽返回。
搆巢:筑巢。
鹰雕鹞鹘:几种猛禽。
羁鞅:束缚,比喻受限制。
贞元之岁:唐德宗李适的另一个年号贞元年间。
贡驯犀:进贡驯化的犀牛。
上林: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
司养:专门的机构或人员饲养。
玉盆金栈:形容极其奢华的饲养环境。
狴牢:监狱,这里比喻束缚动物的地方。
鱼食网:鱼被困在渔网中。
渡江之橘:比喻从远方引进的物品。
踰汶貉:越过汶水地区的貉,比喻难以适应新环境。
反时易性:违背时节,改变本性。
腊月:农历十二月。
蜷局:蜷缩身体。
鳞身:这里指代动物,尤其是有鳞片的兽类。
行地无疆:活动范围广,没有界限。
传驿:传递信息或物资的驿站。
通天异物:奇异的外来物种。
罹幽枉:遭受冤屈或不幸。
养兽如养人:养护动物如同治理人民一样。
不必人人自敦奖:不需要每个人都自我勉励。
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干扰自然法则就能得到治理之道。
不夺有以多于赏:不掠夺自然,会有更多的收获。
脱衣推食:给予衣食,比喻慷慨施舍。
男耕女令纺:男子耕田,女子纺织,形容自给自足的生活。
尧民:尧时期的百姓。
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象征生活安逸。
前观驯象后驯犀:先是观察驯象之事,后是驯犀之事。
理国其如指诸掌:治理国家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简单。
- 翻译
- 在建中初年释放了驯化的大象,它们有的远回林邑,有的接近交广。
野兽返回深山,鸟儿构筑巢穴,鹰雕鹞鹘不再受束缚。
贞元年间进贡了驯化的犀牛,在皇家园林设置围栏由专人饲养。
虽有玉盆金栏并非不珍贵,却如同虎入囚笼、鱼困网中。
跨江南来的橘子比汶貉之地的更难适应,改变时节与习性怎能长久。
腊月北风带来深深的霜雪,蜷缩的兽身最终永远离去。
行走无疆界耗费传送驿站之力,这来自异域的奇物遭受冤屈。
由此可知养育动物如同治理人民,不必人人都亲自勉励。
不干扰便是遵循自然之理,不掠夺才能获得更多奖赏。
给予衣食不如让人民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才是根本。
尧的百姓不知自己生活在尧的治下,只觉生活安逸,偶尔敲壤为乐。
先看驯象再看驯犀,治理国家就像指着自己的手掌那么明白。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六·驯犀》。诗中通过对驯象、驯犀等野兽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生灵自由生长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养生之道和治国之策的一种哲学思考。
“建中之初放驯象,远归林邑近交广。”开篇即以放生的姿态出现,把握时机,将驯象释放回自然,让它们在深山与林邑间自由生活,展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
“兽返深山鸟搆巢,鹰雕鹞鹘无羁鞅。”此句描绘了野兽归于深山、鸟类建巢的和谐景象,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自由与无拘。
“贞元之岁贡驯犀,上林置圈官司养。”接着,诗人转向对驯犀的描写,这次是被纳入官方的养护之中,与之前的放生形成对比,表达了人类对于野生动植物管理与利用的一种尝试。
“玉盆金栈非不珍,虎啖狴牢鱼食网。”这两句通过贵重器物与野兽生活的对比,暗示了人为的养护虽然华丽,但不能替代自然界中生灵的自由和本能。
“渡江之橘踰汶貉,反时易性安能长。”诗人提到橘树跨越江河,与野兽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生命适应环境、顺其自然的赞美。
“腊月北风霜雪深,蜷局鳞身遂长往。”这两句描写了严冬季节中动物们的生存状态,强调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坚韧与适应能力。
接下来的几句:“行地无疆费传驿,通天异物罹幽枉。乃知养兽如养人,不必人人自敦奖。不扰则得之于理,不夺有以多于赏。”诗人通过对比养兽与养人的不同,表达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以及在治国理政中不扰乱民、不强加赏罚的智慧。
“脱衣推食衣食之,不若男耕女织纺。”这句则是通过对比,强调了劳动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远胜于简单的物质馈赠。
最后,“尧民不自知有尧,但见安闲聊击壤。前观驯象后驯犀,理国其如指诸掌。”诗人借古代圣明君主尧舜治国之道来隐喻现代,认为治国理政的智慧,就像养育野兽一样,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让民众安居乐业,而不是过度干预。
这首诗通过对驯象与驯犀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