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抚遗编在,宁徒一研留。
谁披韨水帖,又遇越公孙。
沉吟(chén yín)的意思:沉思、凝思;静静地思考。
成日(chéng rì)的意思:经常,常常
膏肓(gāo máng)的意思:形容病痛的严重程度,也用来比喻事物的严重损坏或残缺。
公孙(gōng sūn)的意思:指人的名字,也可指代某个姓氏。
故物(gù wù)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旧物品。
精灵(jīng líng)的意思:形容聪明灵活,机智敏捷的人。
六诏(liù zhào)的意思:指古代帝王发布的六道诏书,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行为准则。泛指有权力者颁布的命令或规定。
片云(piàn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孤立的一片云彩,也比喻孤立无援或独自一人。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深处(shēn chù)的意思:指深远的地方或内心深处。
师友(shī yǒu)的意思:指教导自己学问或事业上的人,也可以指朋友中的导师。
石丈(shí zhà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坚定不移。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献尊(xiàn zūn)的意思:指献上自己的酒杯,表示敬意、尊敬。
遗编(yí biān)的意思:指留下来的残篇,也指作者的遗著。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原文(yuán wén)的意思:指原始的文献或文字,也指源头的文章或著作。
越公(yuè gōng)的意思:指言辞越来越公正、客观,不偏不倚,不偏向任何一方。
云根(yún gēn)的意思:指家族或组织的根基牢固,底蕴深厚。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配京和赋伯长学士研诗因借抄其集》。全诗以“研”字为核心,表达了对学问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首联“斯文应有寄,我老已将休”,诗人感叹学问应当有所寄托,而自己年事已高,即将退出学术舞台。这里流露出一种对学问传承的忧虑与期待。
颔联“为抚遗编在,宁徒一研留”,诗人表示自己虽已老去,但仍然希望能够整理和保存那些珍贵的文献资料,不让它们随时间流逝而消失。这体现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
颈联“膏肓咸五失,师友重千秋”,“膏肓”原指人体的要害部位,这里比喻学问的精髓。“五失”可能是指学问中的五个关键点或错误之处。这一联强调了师友在学问传承中的重要性,认为他们的教导和友谊对于学问的长久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尾联“此意沉吟久,无为石丈羞”,诗人深思熟虑后,希望自己的努力不会被时间遗忘,更不会让后人感到羞愧。这里的“石丈”可能是一个典故,用来形容学问深厚的人。诗人以此自勉,表达出对学问追求的执着与尊严。
最后两联“六诏山深处,王郎故物存。谁披韨水帖,又遇越公孙”,诗人提到六诏山深处保存着王郎的旧物,以及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些珍贵的文献。这里可能是在赞美前人的智慧与贡献,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应当继续探索与发现。
“十笏精灵聚,中原文献尊”,“十笏”可能是指收集的文献数量,“精灵”在这里比喻智慧与灵感。这一联强调了中原文化的崇高地位,以及对知识的尊重。
最后一联“需君学成日,重酹片云根”,诗人期待着未来学者们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学问,希望在他们学有所成之时,能够再次祭奠这片土地的根基,表达对学问源头的敬仰与感激。
整首诗通过“研”这一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学问传承的深切关注与期待,以及对前人智慧的崇敬之情。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颍水箕山一腐儒,麟符何幸玷恩除。
未缘秕政休官去,真赖英贤接迹居。
秀麦川原知雨足,清阴池馆爱春馀。
坐惭老拙无施用,空下斋帷学仲舒。
西湖十里波,渌静过新雨。
波间黄白花,缭乱不可数。
浮舟翳佳树,凉风生仰俯。
回顾红尘人,处身一何苦。
君子爱民物,在乐思及溥。
方期推所安,与众式歌舞。
平津开馆大道西,桃夭杳姹通园蹊。
东风入林朱白动,次第装遍枝高低。
红梅最好花正盛,我时往看归仍携。
尔来风雨就零谢,忍见踏尽随春泥。
广文先生厌闲冷,投书结伴散马蹄。
主人同僚相门出,未肯朝暮甘盐齑。
欢然握手喜迎候,促具并走子与妻。
插芳咀甘不知去,归舍已见鸡在栖。
坐挥大句鄙凡近,脱落尘迹登天梯。
不因时节自娱放,颇置白黑为愁凄。
我昏如此漫不省,何异车鼓乐鴳鼷。
长安绿酒春正美,与子一醉万事齐。
秋风感人切,况在欲别者。
狂翻断蓬转,寒助离樽泻。
吹云急燕雁,猎草嘶代马。
莫作塞垣声,端令客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