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知 瑞 州 罗 大 夫 挽 诗 宋 /方 岳 污 俗 狂 澜 倒 ,公 平 今 独 贤 。折 腰 惭 为 米 ,绝 口 不 言 钱 。笔 橐 名 臣 后 ,箪 瓢 素 士 先 。只 消 廉 吏 字 ,题 作 墓 门 镌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橐(bǐ tuó)的意思:指文人的工具,也比喻文人。常用来形容才情出众、学识渊博的人。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箪瓢(dān piáo)的意思:指简朴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条件。
独贤(dú xiá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方面非常卓越,独一无二,无人能及。
公平(gōng píng)的意思:公平无私是指对待事物或人时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
绝口(jué kǒu)的意思:闭住嘴巴,不说话。
狂澜(kuáng lán)的意思: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比喻力量或势头极为猛烈、汹涌澎湃。
澜倒(lán dǎo)的意思:形容江河湖泊的水势猛烈汹涌,波浪翻滚。
廉吏(lián lì)的意思:指廉洁正直的官员或公务员。
名臣(míng chén)的意思:指在历史上有卓越才能和杰出政绩的官员。
墓门(mù mén)的意思:指墓穴的门,比喻死亡。
素士(sù shì)的意思:指为人正直、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士人。
污俗(wū sú)的意思:指言语、行为下流,低级趣味。
折腰(zhé yāo)的意思:低头、弯腰行礼或表示恭敬。
只消(zhǐ xiāo)的意思:只需、只要、只需要
- 翻译
- 世俗的恶浪倾覆,公正如今只有贤者留存。
屈身事人只为口粮,从不提及金钱二字。
他是名臣之后,持简陋之物如贫士般朴素。
只要刻上廉洁的官吏之名,就足够镌刻墓门之上。
- 注释
- 污俗:指社会风气败坏。
狂澜:比喻混乱的局面。
公平:公正无私。
独贤:仅有的贤良之人。
折腰:形容屈身事人。
惭:感到惭愧。
米:代指生活所需的基本物资。
绝口:闭口不提。
笔橐:书囊,代指文人。
名臣后:有名望官员的后代。
箪瓢:竹篮和瓢,象征简朴生活。
素士:清贫的士人。
廉吏:廉洁的官吏。
墓门:墓碑。
镌:雕刻。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方岳的作品,名为《知瑞州罗大夫挽诗》。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无私、清廉自守的官吏的赞扬和向往之情。
“污俗狂澜倒,公平今独贤。”这两句描绘出当时社会风气不正,世态炎凉,而能保持公正立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赞颂的。这里的“污俗”指的是不良的社会习俗,“公平”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吏的期许。
“折腰惭为米,绝口不言钱。”这两句通过对比来表达对清廉之士的赞美。诗中的“折腰惭为米”意味着即使穷困到需要向别人讨要粮食的地步,也仍然保持自己的廉洁,不会为了金钱而失去操守。而“绝口不言钱”则是说这种清廉之士连提及金钱的事情都不会做,更谈不上贪图金钱。
“笔橐名臣后,箪瓢素士先。”这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著名官员和普通的清白之人来强调诗人的观点。“笔橐”指的是用笔写下功绩,而“箪瓢”则象征着平凡、简朴。这里诗人认为在历史记载中,虽然有很多以文才著称的官员,但真正值得提倡的是那些不求闻达于世,只愿保持本色清白的普通士人。
“只消廉吏字,题作墓门镌。”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希望能够找到这样的廉洁之吏,即使是刻在墓碑上,也足以彰显其不朽的美名。这里的“只消”意味着只要有这样的人就已经满足了,而“题作墓门镌”则象征着对这种清官的最高敬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赞颂那些能够在污浊世道中保持纯洁操守的士人,反映出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荅畅校书当
偶然弃官去,投迹在田中。
日出照茅屋,园林养愚蒙。
虽云无一资,樽酌会不空。
且忻百谷成,仰叹造化功。
出入与民伍,作事靡不同。
时伐南涧竹,夜还沣水东。
贫蹇自成退,岂为高人踪。
览君金玉篇,彩色发我容。
日月欲为报,方春已徂冬。
郊园闻蝉寄诸弟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省。
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
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
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