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咏感揽和王使君八首·其八》
《除夕咏感揽和王使君八首·其八》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煎取馀甘味泉花泡更开。

清香因火发,苦涩得盐回。

未试调梅用,先挥颂橘才。

嵇含笺草木博物复公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博物(bó wù)的意思:广博的知识和学问,博览群书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调梅(diào méi)的意思:指对人的言行进行调整、矫正,使其符合道德规范或社会要求。

甘味(gān wèi)的意思:形容心情愉快,乐于接受。

笺草(jiān cǎo)的意思:指书信、笺牍。

苦涩(kǔ sè)的意思:形容味道或感觉苦而涩,也用来形容心情或言语带有痛苦和不愉快的感觉。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泉花(quán huā)的意思:形容泉水喷涌而出,如同花朵一样美丽绚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除夕咏感揽和王使君八首》中的第八首。诗中以煎茶为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与情感。

“煎取馀甘味”,诗人以煎茶起笔,将人生比作煎茶的过程,强调了在经历生活的苦涩之后,也能品味到其中的甘甜。“泉花泡更开”描绘了茶水沸腾时,如同泉水中花朵绽放的画面,象征着在困难与挑战中,人的精神与情感得以释放与展现。

“清香因火发,苦涩得盐回”,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煎茶的过程。火的加热让茶香四溢,而适量的盐则能中和苦涩,使之变得适口。这里暗喻了生活中的苦与乐、挫折与成长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努力与坚持,最终能够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未试调梅用,先挥颂橘才”,这两句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期待与赞赏。诗人认为,在尝试调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之前,就已经具备了颂扬橘子(寓意美好事物)的能力。这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也是对积极面对生活、乐观向上态度的赞美。

“嵇含笺草木,博物复公来”,最后两句引用了嵇含的故事,嵇含是一位擅长记录草木之名的文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知识与学问的重视,以及对那些能够深入研究自然、人文,为社会贡献智慧的人的敬仰。同时,“博物复公来”也暗示了希望有更多像嵇含一样的博学之士,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光明与进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煎茶这一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人才、对知识的独到见解与深情赞美。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磊园舍作梵刹英石假山为势家求去诗以送之

廿年选石激潺湲,叠壑层峦待掩关。

百尺巉岩方壁立,一朝陵谷等云閒。

移来不觉惊涛险,别去应知说法难。

谁惜锋棱俱损尽,蘧然坚骨渐成顽。

(0)

罗专城罢官东粤与余舍相依穷愁著书颇称同病余家在香山将浮海而归赋此留别

马上将军耽左传,天涯公子怨离骚。

穷渊终作齐飞剑,别泪先沾旧战袍。

一寸心孤闻铁笛,九回肠断走银涛。

他时若对梅花咏,忆尔扬州古法曹。

(0)

秋阴过李子将溪野漫赋

万竹迎风晚自吞,石榴残雨绿溪痕。

掩书谁与谈天下,结屋吾将归故园。

虫绕曲栏吟露草,鸦翻斜日起烟村。

桥头便是红尘路,生计惟应早杜门。

(0)

得叶三甥书赋此以答

慈亲白发同而母,阿舅飘零愧老甥。

骨肉有书投远海,乱离无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还家早,老我残花入眼明。

乡园登台望乡国,春风杨柳不胜情。

(0)

春寒次罗尊城韵

积雨犹含二月寒,满帘山色倚楼看。

微苔近水初生浅,冻鸟窥鱼欲下难。

芳草绿遮春社酒,落花红过远游冠。

步兵欲向穷途哭,不及鲛人泪满盆。

(0)

偶感和百谷先生韵十五首·其十四

月圆天半众星斜,犹绕村烟未到家。

碧水鹤群惊自起,朱栏荷影曲相遮。

熏炉向客添心火,酒盏从他落眼花。

想到念奴初睡起,连昌宫里唤琵琶。

(0)
诗词分类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