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采芝(cǎi zhī)的意思:比喻寻找并选择优秀的人才。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甘草(gān cǎo)的意思:甘草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舒缓喉咙疼痛。成语“甘草”比喻对人非常温和、亲切、宽容,能够给人带来舒适和安慰。
化元(huà yuán)的意思:指事物经过变化或转化,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居作(jū zuò)的意思:指在某个地方居住并从事某种职业或创作活动。
纪实(jì shí)的意思:纪实指按照真实的事实记录和描绘,不加以虚构或夸张。
嘉话(jiā huà)的意思:嘉话指的是美好的言辞或赞美之词。
可是(kě shì)的意思:表示转折、对比关系,用于引出不同于前面所说的事实、情况或观点。
灵根(líng gēn)的意思:指人的悟性、才智、天赋等方面的优秀品质。
偶然(ǒu rán)的意思:偶然指的是不经意间发生的、不可预测的事情。
凭栏(píng lán)的意思:倚着栏杆或扶栏。
平泉(píng quán)的意思:指平静安宁的泉水,比喻人的心境平和、安定。
丘园(qiū yuán)的意思:指智慧高深、学识渊博的人。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题柱(tí zhù)的意思:
(1).见“ 题桥柱 ”。
(2).相传 东汉 灵帝 时, 长陵 田凤 为尚书郎,仪貌端正。入奏事,“ 灵帝 目送之,因题殿柱曰:‘堂堂乎张, 京兆 田郎 。’”见 汉 赵岐 《三辅决录》卷二。后遂以“题柱”为称美郎官得到皇帝赏识之典。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闻嘉公柳遐墓志》:“ 魏侯 之见 刘廙 ,不觉敛容; 汉 主之观 田凤 ,遂令题柱。” 唐 杨炯 《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清晨伏奏,几承题柱之恩;閒夜洁斋,惟有张灯之宿。” 唐 钱起 《和王员外雪晴早朝》:“题柱盛名兼絶唱,风流谁继 汉 田郎 。” 明 何景明 《送高子登赴试》诗:“题柱名千里,登臺策万言。”
(3).谓题写楹联。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 埴 先太常一生俭约,始终不渝。于庭前题柱以示后人云:‘俭于己,可以不求于人;俭于官,可以不取于民。’”忘年(wàng nián)的意思:指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友谊或爱情关系,忘记年龄的差异。
英华(yīng huá)的意思:指优秀的才华、精湛的技艺。
有采(yǒu cǎi)的意思:形容人的气质或容貌美丽动人。
雨露(yǔ lù)的意思:雨露是指雨水和露水,比喻对人民的关怀、帮助和恩惠。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中采芝仙的追忆与崇敬之情,以及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奇迹。
首联“山中曾有采芝仙,此日灵根讵偶然。”以“采芝仙”象征隐逸高洁之人,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赞美。“灵根”则暗指珍贵的灵芝,寓意着生命的奇迹与不凡。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颔联“题柱漫将诗纪实,凭栏真共酒忘年。”描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创作冲动与情感释放。通过“题柱”和“凭栏”这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在自然美景面前忘却年龄、沉浸于创作之中的状态。这里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艺术创作自由的向往。
颈联“英华可是丘园瑞,造化元非雨露偏。”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界的赞美。诗人将山中生长的灵芝视为丘园之瑞,认为这是大自然的恩赐,并非仅仅依赖雨水与露水的偏爱。这一联不仅赞美了灵芝的美丽与珍贵,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尾联“留与山居作嘉话,未甘草木羡平泉。”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自豪。他希望将这段经历作为佳话流传,同时也流露出对其他地方(如平泉)所拥有的美好事物的欣赏,但更珍视自己所处的山居生活。这一联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肯定,也是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灵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命奇迹的感悟,以及对隐逸生活、艺术创作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一首同圣俞邻几持国作用前韵
昭君信绝世,窈窕秘瑶台。
岁华坐将晚,玉辇何当来。
一以画为赏,有如鸩为媒。
含悲下紫殿,即路指黄埃。
光艳动左右,君心再徘徊。
白水不可变,孤芳从此摧。
盛时能几何,千载独馀哀。
至今青冢傍,积怨昏不开。
掖庭用色选,丹青以利回。
寄语闺中子,何憾处蒿莱。
种蔬二首·其二
种蔬南冈下,地薄旱亦久。
抱瓮出复入,拮据病两手。
辍耕起长叹,四海万亿亩。
过亢今若兹,我谁与糊口。
县官祈雨泽,四望已并走。
巫女歌且舞,土龙矫其首。
上天何寥寥,百请未一偶。
霖雨待尔辈,古人亦可丑。
咄嗟云汉诗,万古竟何有。
天地何不仁,百姓为刍狗。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