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祀(bǎi sì)的意思:指祭祀百次,表示对祖先的尊敬和崇拜。
边鄙(biān bǐ)的意思:边远而鄙陋
崇替(chóng tì)的意思:指一个人受到别人崇拜、推崇后,往往会被其他人模仿,甚至代替。
二三(èr sān)的意思:指年龄较小的人,也可指年龄在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的人。
方形(fāng xíng)的意思:形状像正方形或方块的。
河清(hé qīng)的意思:指河水清澈透明,比喻社会风气纯洁,没有腐败现象。
胡尘(hú chén)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样子。
季父(jì fù)的意思:指父亲中的次子。
极治(jí zhì)的意思:指治理得非常彻底,达到了极点。
局步(jú bù)的意思:指在困境中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常常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
眷言(juàn yán)的意思:指亲属之间的言语交流或互相关怀的话语。
梁傅(liáng fù)的意思:指人的才能或技艺超群,非常出色。
纳隍(nà huáng)的意思:纳隍指的是纳入河川,用来形容将河水引入灌溉渠道。
南云(ná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彩向南飘动,表示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骐骥(qí jì)的意思:形容卓越的才能或杰出的人物。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赏契(shǎng qì)的意思:指赏识和欣赏别人的才华和品质,与人为善,互相欣赏。
生识(shēng shí)的意思:指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和认识。
识机(shí jī)的意思:识别时机,把握机会。
斯民(sī mín)的意思:指人民,民众。
同文(tóng wén)的意思:指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段文字,可以被不同的人理解为相同的意思。
文轨(wén guǐ)的意思:指文章的风格或者书法的笔迹。也用来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举止的文雅、高尚。
无徵(wú zhēng)的意思:没有踪迹或线索。
无令(wú lìng)的意思:没有约束或指令,自由自在。
兴废(xīng fèi)的意思:指兴盛和衰败,兴旺和衰落。
畜义(chù yì)的意思:指虐待动物或对待人类残忍无情的行为。
要之(yào zhī)的意思:表示要求、需要或取得某种结果。
遗氛(yí fēn)的意思:指残留下来的气息或痕迹。
义心(yì xīn)的意思:指心怀正义、仁爱之心。
一麾(yī huī)的意思:一声号令、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即可使一群人齐心协力。
有以(yǒu yǐ)的意思:有足够的理由或依据
云阴(yún yīn)的意思:指云彩遮蔽阳光,使天空显得阴沉。
再来(zài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重复出现或再次发生的意思。
治方(zhì fāng)的意思:指治理事物的方法或办法。
中畿(zhōng jī)的意思:中畿指的是国家的中心地带,也可以表示重要地区或核心地带。
自昔(zì xī)的意思:自古以来
邹鲁(zōu lǔ)的意思:指无故多次推辞,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或帮助。
二三子(èr sān zǐ)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轻小伙子。
- 鉴赏
这首《北伐诗》是南北朝时期刘义隆所作,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与社会变迁的独到见解。
首先,“季父鉴祸先,辛生识机始。”这两句开篇即揭示了先知先觉的重要性,季父和辛生能够预见祸患,识破时机,预示着领导者应当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
接着,“崇替非无徵,兴废要有以。”这两句强调了事物兴衰更替并非无迹可寻,背后总有其原因,提醒人们在观察社会现象时应深入探究其内在逻辑。
“自昔沦中畿,倏焉盈百祀。”描述了过去一百多年间国家中心区域的衰落,时间跨度之长,暗示了长期的治理失策或外敌入侵导致的国力衰退。
“不睹南云阴,但见胡尘起。”通过对比南方的平静与北方的战乱,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反差,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动荡。
“乱极治方形,涂泰由积否。”指出在混乱达到极点时,正是治理国家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的积累已经足够,可以进行彻底的改革。
“方欲涤遗氛,矧乃秽边鄙。”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除旧有的腐败和边疆危机的决心,强调了内外兼修的重要性。
“眷言悼斯民,纳隍良在己。”流露出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自我反省的责任感,认为治理国家的成败在于能否真正为民众谋福利。
“逝将振宏罗,一麾同文轨。”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国家统一与文化认同的期待,希望通过强有力的领导和统一的政策,实现民族的复兴。
“时乎岂再来,河清难久俟。”感叹时间的不可逆性和国家治理的紧迫性,强调了把握当下、迅速行动的重要性。
“骀驷安局步,骐骥志千里。”通过马匹的不同状态比喻,表达了不同人在面对国家大事时的不同态度,强调了领导者的远见卓识和坚定意志。
“梁傅畜义心,伊相抱深耻。”赞扬了梁傅和伊相这样的大臣,他们坚守道义,内心充满羞耻感,愿意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赏契将谁寄,要之二三子。”表达了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希望与他们共同承担国家复兴的重任。
“无令齐晋朝,取愧邹鲁士。”最后,诗人告诫不要让国家像齐晋那样衰败,而应学习邹鲁的贤士,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卓越的治理能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体现了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对于社会变革的热切期盼和强烈责任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