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
吹嘘(chuī xū)的意思: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成就,吹捧自己。
拂拭(fú shì)的意思:拂拭指轻轻地擦拭或扫除。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处理或整理。
冠佩(guān pèi)的意思:戴上帽子和佩饰物。也指担任高官重要职务。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眷然(juàn rán)的意思:形容人们对于某种情感或事物感到深深的依恋和眷顾。
钧播(jūn bō)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嘹亮。
苦辛(kǔ xīn)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辛苦和痛苦。
师门(shī mén)的意思:指同一个师傅的弟子。也可指同一行业、同一领域的人。
渭滨(wèi bīn)的意思:渭滨是指渭河的岸边,用来形容地处边远、贫瘠的地方。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无垠(wú yín)的意思:无边无际,没有边界或限制。
曳裾(yè jū)的意思:指行走时衣袂拖地,形容举止端庄、娴静。
一饭(yī fàn)的意思:指一顿饭,表示简单的食物或者一餐饭的能力。
永言(yǒng yán)的意思:永远的话语;永不更改的言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子对师长的尊敬与感激之情,以及对学业的追求与执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场景,展现了学子在求学路上的艰辛与坚持。
“走也晚闻道,曳裾登师门。” 开篇即点明了学子在晚岁之时,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不畏艰难,前往师门求教的情景。这里的“曳裾”形象地描绘了学子谦卑而坚定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师长的尊重。
“师门岌数仞,冠佩何訚訚。” 描述了师门的庄严与神圣,数仞之高象征着学问的深邃,而“冠佩何訚訚”则通过整齐的服饰,展现了师长们的威严与尊严,同时也暗示了学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拂拭长光贾,吹嘘怜苦辛。”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学子在求学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他们不断地擦拭知识的光芒,用心去理解与掌握;同时,师长们也对他们倾注了极大的关爱与耐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成长进步。
“永言一饭报,眷然清渭滨。” 表达了学子对师长深厚的感激之情,他们承诺将铭记师恩,如同清渭河畔的景色一样,永远铭记在心。这里使用了“一饭报”的典故,强调了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燕飞认巢稳,马瘦思草春。” 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进一步深化了对求学过程的比喻。燕子找到了温暖的巢穴,马儿渴望着春天的绿草,这些都象征着学子在师长的教导下,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何当入钧播,坱圠知无垠。” 最后两句表达了学子对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他们希望有机会参与到更广阔的天地中,施展才华,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潜力无限,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对师长的敬仰、以及在求学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展现了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中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风貌。
明月隔千里,风动帐纹开。
故人锦字如梦,梦转雁初来。
倚遍西山朝爽,行过石头旧渡,久别忽经怀。
不得与之语,日夕独持杯。调绿水,歌白雪,有心哉。
也知尻高啄俯,无计脱尘埃。
狗尾貂蝉满座,贝带鵔鸃弄粉,一舆一臣台。
岁晚不如愿,谁更忿灰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