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本来(běn lái)的意思:原本,本身应该如此
当年(dàng nián)的意思:指过去的某个时期,常用来回忆过去的事情或描述当时的情况。
觌面(dí miàn)的意思:指面对面见面,形容两人近距离接触。
回光(huí guāng)的意思:回光指事物逆转,从逆境中恢复生机,重新焕发活力。
假是(jiǎ shì)的意思:假托、虚伪、伪装
堪笑(kān xiào)的意思:非常可笑,令人发笑的事物或情况。
来人(lái rén)的意思:指需要帮助或支援时,呼唤他人前来。
菱花(líng huā)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多才多艺。
谁氏(shuí shì)的意思:指不知名的人,泛指任何人。
陶叟(táo sǒu)的意思:陶瓷艺人、陶器匠人
问答(wèn dá)的意思: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亦指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的活动。
相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两个陌生人相互认识、交往,尤指为了结婚而相互了解。
效颦(xiào pín)的意思:形容学习或模仿别人的样子、神情。
形神(xíng shén)的意思:形态和神态。
- 鉴赏
这首诗以镜中之我为引子,展开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反思与哲学探讨。诗人林希逸通过镜像的虚幻与真实之间的对比,引导读者思考自我认知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首联“菱花泓里炯相亲,久玩还疑假是真”,以菱花镜中的倒影比喻镜中的“我”,既清晰又仿佛与真实的“我”相亲近,但长时间凝视后,却开始怀疑镜中所见是否真的就是自己,流露出对自我认知不确定性的探索。
颔联“觌面果为谁氏子,回光须照本来人”,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提出疑问:面对镜子中的自己,究竟我是谁?这不仅是对镜中形象的追问,更是对内在本质的探索。回光须照本来人,意味着要通过内心的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我,揭示出自我认知的深度与复杂性。
颈联“正惭我老羞看影,堪笑渠痴苦效颦”,诗人自省年华老去,面对镜中之影感到羞愧,同时也对那些盲目模仿他人行为的人表示嘲笑。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和行为模式的深刻思考。
尾联“陶叟但知身有二,当年问答只形神”,引用陶渊明的故事,指出陶渊明虽知有身体与精神两个层面,但在与人问答时,往往仅关注外在形式而非内在精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陶渊明乃至所有人的提醒,即在追求精神世界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的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镜像的思考,深入探讨了自我认知、人生价值、社会现象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
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
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
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
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山中访人不遇
负琴兼杖藜,特地过岩西。
已见竹轩闭,又闻山鸟啼。
长松寒倚谷,细草暗连溪。
久立无人事,烟霞归路迷。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