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才(biān cái)的意思:指在某种条件下才能够显露出真正的才能或本领。
草木(cǎo mù)的意思:指人心惶惶,对一切事物都怀疑和恐惧,过分紧张的心理状态。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何在(hé zài)的意思:何处,在哪里。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借箸(jiè zhù)的意思:指借用他人的筷子,比喻依赖他人的力量或才能。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狂澜(kuáng lán)的意思: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比喻力量或势头极为猛烈、汹涌澎湃。
纶扉(lún fēi)的意思:指纽扣或门闩。
庙堂(miào táng)的意思:指朝廷、官场,也可以指官僚体制、政治权力的地方。
民隐(mín yǐn)的意思:指民众因害怕、恐惧而隐匿起来,不敢声张或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谁堪(shuí kān)的意思: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出色,使其他人难以胜任或媲美。
循吏(xún lì)的意思:指忠诚、勤勉、廉洁的官员。
仲宣(zhòng xuān)的意思:指中年人宣扬自己的优点或者自吹自擂。
夜不收(yè bù shōu)的意思:指夜晚无法结束,时间过得很慢。
仲宣楼(zhòng xuān lóu)的意思:指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和思维。
- 鉴赏
这首诗《经戈克腾木感怀》是清代诗人严金清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与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首联“举世谁堪借箸谋,年来懒上仲宣楼”,开篇即以“借箸”典故,暗喻天下大事无人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当前政局的无奈与失望。仲宣楼,原指东汉文学家王粲登楼远眺,抒发思乡之情,此处借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颔联“地无草木春何在,野有旌旗夜不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一幅荒凉凄冷的画面。春天本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在诗人眼中,大地却一片荒芜,没有了生命的迹象。而夜晚,战旗依旧飘扬,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持久,让人心生悲凉。
颈联“民隐尚期循吏恤,边才还待庙堂求”,转而关注民生疾苦。诗人呼吁需要有德行的官员(循吏)来体恤百姓,同时也期待朝廷能够选拔有能力的人才(边才)来处理边疆事务。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改善民生的热切期盼。
尾联“纶扉更作狂澜障,极目东南万里愁”,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纶扉,古代宫门,这里代指朝廷。诗人希望朝廷能够成为抵御社会动荡的屏障,但面对东南方向的广阔疆域,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深关切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社会现状的描绘,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呼唤,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
城中大小山有六,无如此山快人目。
苍松百尺夹广路,袅袅青萝挂高木。
路穷忽见有人家,依然鸡犬与桑麻。
此间男女并耕作,群羊曝日眠野花。
石门中断对西湖,湖光山色时时殊。
六桥掩映垂杨里,朝云暮草啼鹧鸪。
主人亭上开瑶席,重费金钱宴宾客。
四时之味置两头,笑倚胡床飞玉液。
酒酣兴发洞箫起,座客新声清入耳。
林木忽动云不流,蓝采秦青何足比。
须臾赌酒齐弯弓,羽箭交加射春风。
老夫虽乏猿臂技,观之亦觉壮心雄。
吁嗟此城十载前,作客向人曾谈天。
心醉名山未暇上,往来瞻望空留连。
今日登山成白头,世间万事一墟丘。
酌再酌,马脑盘光大白浮。
谁为为奴谁王侯,会须一醉忘千忧。
诸君切莫倚少壮,年光似电不可留。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明·何绛】城中大小山有六,无如此山快人目。苍松百尺夹广路,袅袅青萝挂高木。路穷忽见有人家,依然鸡犬与桑麻。此间男女并耕作,群羊曝日眠野花。石门中断对西湖,湖光山色时时殊。六桥掩映垂杨里,朝云暮草啼鹧鸪。主人亭上开瑶席,重费金钱宴宾客。四时之味置两头,笑倚胡床飞玉液。酒酣兴发洞箫起,座客新声清入耳。林木忽动云不流,蓝采秦青何足比。须臾赌酒齐弯弓,羽箭交加射春风。老夫虽乏猿臂技,观之亦觉壮心雄。吁嗟此城十载前,作客向人曾谈天。心醉名山未暇上,往来瞻望空留连。今日登山成白头,世间万事一墟丘。酌再酌,马脑盘光大白浮。谁为为奴谁王侯,会须一醉忘千忧。诸君切莫倚少壮,年光似电不可留。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0967c6c8a404010960.html
作客惠阳寄居穷巷中有小室方不盈丈仅足读书临帖无隙地可以栽花种竹独辟西牖稍能坐观西湖之胜旅中少暇赋诗自娱二日以来遂成四章·其二
敝庐既非广,隙地不盈寻。
四时乏花果,閒日来一禽。
虽无灌木荫,密云有时阴。
俯仰茅茨下,随事称予心。
岂无桐与丝,此曲贵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