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通家旧,迩者颇屡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鬓垂(bìn chuí)的意思:形容年老的人头发白了,垂在脸颊两旁。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尺书(chǐ shū)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篇幅短小。
从事(cóng shì)的意思:从事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发闻(fā wén)的意思:指传播消息,使得人们都能听到。
佛祖(fó zǔ)的意思:佛教中的祖师、创始者。
隔异(gé yì)的意思:指隔离、分隔、隔绝异己。
晷景(guǐ jǐng)的意思:指日影,也有指日光的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或景物的变化。
荒寂(huāng jì)的意思:荒凉而寂静,形容景象冷落、无人烟、寂寞无比。
几杖(jǐ zhàng)的意思:几根拐杖,指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事情。
酒醉(jiǔ zuì)的意思:喝酒过量,醉得不省人事。
狂言(kuáng yán)的意思:指言辞激烈,情绪激动,不拘礼节的言语表达方式。
敛藏(liǎn cáng)的意思:隐藏或收起东西,不让外人看到或知道。
妙旨(miào zhǐ)的意思:指言辞或计策非常巧妙,富有智慧。
妙语(miào yǔ)的意思:指言辞巧妙、精彩,能够表达深刻的意义或启发他人的语言。
明德(míng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具有明德之人应有的优秀品质。
齐观(qí guān)的意思:指全面、综合地观察、看待事物。
寝饭(qǐn fàn)的意思:指为了生计而努力工作,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
丘壑(qiū hè)的意思:形容地势崎岖、起伏不平的山地。
人师(rén shī)的意思:人师指的是有才能、有学问的人,也可以指代教师、导师。
荣辱(róng rǔ)的意思:指荣誉和耻辱,表示对个人或集体的光荣和耻辱之情感。
世俗(shì sú)的意思:指世间的俗气、庸俗之事或人情世故。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束发(shù fà)的意思:将头发束起来,不散乱。
通家(tōng jiā)的意思:指人家庭温馨团聚,和睦相处。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吾人(wú rén)的意思:指自己或我们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相望(xiāng wàng)的意思:指两个地方相对而立,互相望着对方。
异县(yì xiàn)的意思:指与周围的县市或地区不同,独特或异常的县城。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忧患(yōu huàn)的意思:指忧虑和担忧,特指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感到担心。
至道(zhì dào)的意思:指最高的道德准则或最高的境界。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浊酒(zhuó jiǔ)的意思:指酒中的浑浊物质,比喻不纯洁、不高尚的行为或品质。
自劝(zì quàn)的意思:自我劝诫,自我告诫。
坐令(zuò lìng)的意思: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坐而不动却能使对方遵从自己的命令。
- 翻译
- 少年时便听说了至高道理,荣辱长久以来都看淡。
到了中年,经历世事纷扰,再次面对忧虑和困苦。
闲居生活虽然寂寞,但简朴宁静。
悠长的日子里,粗茶淡饭度日。
不再随意发言,只借浊酒自我宽慰。
我们两家是老朋友,近来常见面。
虽然相距不远,却因分属不同县邑。
我效仿佛祖,深悟佛法精要。
为了避开俗世纷争,难免遭受讥讽。
岁月匆匆,白发如雪,仍坚守职责。
每次书信都带来警示,言语精炼如珠。
我鼓励你提升美德,共同实现隐居山林的愿望。
- 注释
- 束发:少年时期。
至道:最高道理。
荣辱:荣誉与耻辱。
齐观:同等看待。
婴:遭遇。
世故:世间事务。
傲:傲视。
忧患:忧虑和困难。
清晏:清静安逸。
晷景:时光。
草草:简单粗陋。
狂言:随意之言。
无为:不作为。
自劝:自我劝慰。
通家旧:世交好友。
数舍:几户人家的距离。
异县:不同县份。
师佛祖:效仿佛祖。
妙旨:精妙的教义。
敛藏:隐藏。
世俗:世俗之人。
从事版:职责岗位。
尺书:书信。
警:警示。
明德:美德。
丘壑愿:隐居山林的愿望。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篇。从“束发闻至道,荣辱久齐观”开始,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中间部分“閒居虽荒寂,几杖颇清晏。悠悠閒晷景,草草贫寝饭”,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绘,通过对环境和日常起居的刻画,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简约自守的心境。
在“狂言无为发,浊酒醉自劝”这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自我安慰与放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世俗束缚的逃避和反叛。紧接着,“与君通家旧,迩者颇屡见”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思念之情。
在“吾人师佛祖,妙旨得忍粲”一段中,诗人提到了佛法,对于佛教的智慧和教诲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敛藏避世俗,未免逢侮讪”则是对自己隐居选择的一种辩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世俗舆论的担忧。
最后,“坐令鬓垂雪,犹把从事版。尺书每见警,妙语珠在贯”,通过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年老和对待字之道的坚持。而“复君进明德,同遂丘壑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进德修业的期望与祝福。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