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藉(bù jiè)的意思:不依赖、不借助外力
驰驱(chí qū)的意思:形容快速奔驰、迅速行动。
床榻(chuáng tà)的意思:指床铺,泛指休息的地方。
大千(dà qiān)的意思:形容世界之大、事物之多。
毫发(háo fà)的意思:形容极微小、极细小。
了知(le zhī)的意思:了解、知道
情想(qíng xiǎng)的意思:指对某种情感或事物的思考、幻想和畅想。
劬劳(qú láo)的意思:努力勤奋工作,辛勤劳动。
身自(shēn zì)的意思:自身;本人
思惟(sī wéi)的意思:思考、思索
晓达(xiǎo dá)的意思:晓达指了解并通达事理,明白其中的道理。
圆明(yuán míng)的意思:指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没有任何犹豫或迟疑。
自安(zì ān)的意思:指自己安心、安逸、安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三月二十八日枣柏大士生辰用达本情忘知心体合为韵作八偈供之时在建康狱中》的第一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道不藉劬劳,心唯论晓达。”开篇即点明了道的真谛并不依赖于外在的努力和劳作,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理解来达到。这里的“劬劳”指的是辛苦、劳累,而“晓达”则是指明白、通透。诗人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觉醒与理解对于追求真理的重要性,而非外在行为的付出。
接下来的“圆明常了知,岂受情想杂。”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清明与智慧是永恒不变的,它们不受外界杂念和情感的干扰。这里的“圆明”形容内心的光明与清晰,而“了知”则意味着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内心纯净与智慧的向往,以及对摆脱世俗杂念束缚的追求。
“如人梦驰驱,身自安床榻。”这一句以梦境中的奔跑与现实中的休息进行对比,形象地说明了人在追求外在事物时的忙碌与疲惫,与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提醒人们,真正的安宁与满足并非来源于外在的追逐,而是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
最后,“一句脱思惟,大千挂毫发。”这句话总结了前文的思考,强调了通过一句话就能超越复杂的思维,触及到宇宙万物的本质。这里的“大千”代表了广阔的世界,而“挂毫发”则是形容细微之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通过简短的话语就能洞察宇宙真理的深意,体现了佛教中“言教”与“心悟”的结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内心世界与外在追求的对比,以及对佛教哲学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哲理意味,引导读者思考何为真正的幸福与满足,以及如何在纷扰的世间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