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从意(cóng yì)的意思:从别人的表情、神态等方面看出其内心所想。
佛坛(fó tán)的意思:指能够让人心生敬畏、令人敬重的地方或人物。
今后(jīn hòu)的意思:表示从现在开始往后的时间,指未来的时光。
流风(liú fēng)的意思:指流动的风,形容风势强劲、迅猛。
诗卷(shī juàn)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气势磅礴的诗句或文章。
士夫(shì fū)的意思:指有才学、有道德修养的人。
谡谡(sù sù)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温和、谦虚有礼。
岁寒(suì hán)的意思:岁寒指的是寒冷的冬天。在冬季,寒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困苦。
同时(tóng shí)的意思:指两个或多个事件、行动或状态在相同的时间发生或存在。
无端(wú duān)的意思:没有理由、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贤达(xián dá)的意思:指聪明而有才智的人。
相从(xiāng cóng)的意思:相互追随、相互依附、相互跟随
一往(yī wǎng)的意思:形容人的心志坚定,一心向前,毫不动摇。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 翻译
- 松树沙沙作响围绕着佛坛,斋戒设位难道没有深意。
回望这次追随你的决心,更加感叹未来的艰难离别。
德才兼备的人天公不眷顾,但有志之士懂得羞耻国家仍可安宁。
淳厚的风气已在熙宁、元丰年间断绝,诗卷流传谁能与我共度寒冬?
- 注释
- 谡谡:形容松树声。
佛坛:供奉佛像的平台。
致斋:设斋祭祀或斋戒。
讵:岂,难道。
端:缘由,道理。
兹:此,这。
相从:跟随,追随。
益:更加。
死难:艰难的离别,去世。
贤达:有德行且通达事理的人。
天独啬:天公对这类人特别吝啬(不赐予长寿)。
士夫:士人君子。
明耻:明白羞耻之心。
流风:遗留的风尚。
熙丰世:熙宁、元丰年间(北宋时期)。
诗卷:诗集。
岁寒:严冬,比喻困境。
-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末近现代初期诗人黄节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一场在法源寺为陈后山逝日设祭的活动。
开篇“谡谡长松绕佛坛,致斋为位讵无端。”描绘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场景,长松围绕着佛坛,为的是设立斋戒之地,而这种准备却显得那么自然而然,没有丝毫多余的装饰。
紧接着,“顾兹一往相从意,益叹于今后死难。”诗人回顾过去与陈后山共度时光,感慨今生难以相见,死亡的离别让人感到无比哀伤和困难。
“贤达同时天独啬,士夫明耻国犹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看法,认为有才能的人被冷落,一些读书人因为国家的不幸而感到羞愧。
最后,“流风已绝熙丰世,诗卷凭谁共岁寒。”则是诗人感叹往日风气已经远去,如今的世界已经不是昔日的熙丰盛世,留下的诗卷又能托付给哪个知音来分享这份寒冷和孤独。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朋友逝去的哀思,对于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黄节以其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勾勒出了一幅充满哲理和情感交织的画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黄鲁直食面帖赞
山谷书法,本于天才。变而成家,如万壑崖。
骨瘦气清,霜寒籁哀。故其言曰,法安出哉。
我师我心,奚彼之侪。今观此书,自叶而荄。
敛其角圭,以复成才。规矩崛奇,关机阖开。
故其跋曰,自本心来。谁其知言,嘻噫絜斋。
宗忠简留守司二劄家书吾友三帖赞
人心大义,不作不奋。楚汉之间,较者尺寸。
翼翼京邑,九圣所都。时方多艰,天下之枢。
势进则张,狙诈作使。聚而遗毒,不人则己。
一退则衄,彼莫我宗。于敌弗施,各逞其锋。
天方授吾,狼贪如罕。使乘其弊,只轮不返。
机失于昨,何救匪今。方愤之人,未弱之心。
京国有君,河外有统。如彼见关,孰不鼓勇。
荦荦忠简,蓍数龟陈。瞭其胸中,七十之身。
黄汪何知,爱以姑息。捐之中原,俾自为敌。
谓不可敌,公方渡河。连壁百万,马腾士歌。
公心何爱,愤至于死。纽不在上,虽缔易弛。
荥阳勿守,汉业岂高。屠狗贩侩,何吠不嘈。
公之皇皇,意固有谓。究观后来,公则知至。
人谓公迹,如祖豫州。河南晋土,未终其谋。
人谓公身,如葛丞相。祁山屡出,竟沮凋丧。
惟我谓公,特知所先。用公之言,必也万全。
三光其分,五岳其裂。天乎奈何,谁实为孽。
精卫往矣,所填者波。叫于九阍,公心不磨。
《宗忠简留守司二劄家书吾友三帖赞》【宋·岳珂】人心大义,不作不奋。楚汉之间,较者尺寸。翼翼京邑,九圣所都。时方多艰,天下之枢。势进则张,狙诈作使。聚而遗毒,不人则己。一退则衄,彼莫我宗。于敌弗施,各逞其锋。天方授吾,狼贪如罕。使乘其弊,只轮不返。机失于昨,何救匪今。方愤之人,未弱之心。京国有君,河外有统。如彼见关,孰不鼓勇。荦荦忠简,蓍数龟陈。瞭其胸中,七十之身。黄汪何知,爱以姑息。捐之中原,俾自为敌。谓不可敌,公方渡河。连壁百万,马腾士歌。公心何爱,愤至于死。纽不在上,虽缔易弛。荥阳勿守,汉业岂高。屠狗贩侩,何吠不嘈。公之皇皇,意固有谓。究观后来,公则知至。人谓公迹,如祖豫州。河南晋土,未终其谋。人谓公身,如葛丞相。祁山屡出,竟沮凋丧。惟我谓公,特知所先。用公之言,必也万全。三光其分,五岳其裂。天乎奈何,谁实为孽。精卫往矣,所填者波。叫于九阍,公心不磨。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1867c6f3a542fe0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