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口可谁捐,敝笥满六经。
物贵心反役,岂为善存灵。
不独(bù dú)的意思:不仅仅,不只是
卜居(bǔ jū)的意思:预测未来并居住
充庭(chōng tíng)的意思:指某种事物充斥整个庭院,形容数量众多。
非难(fēi nàn)的意思:指责、责备。
纷纶(fēn lú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纷繁复杂的样子。
浮梗(fú gěng)的意思:指说话或写作时使用不切实际、夸张、离谱的比喻或引用典故,以追求幽默或夸张效果。
汗漫(hàn màn)的意思:形容汗水流得很多,汗水浸湿衣物。
举目(jǔ mù)的意思:抬头看;抬眼望
伶俜(líng p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言谈举止机智敏捷。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陋室(lòu shì)的意思:指简陋的房间或住所。
身外(shēn wài)的意思:指超越个人私利,超脱尘世纷扰,追求高尚境界。
瘦鹤(shòu hè)的意思:形容人瘦得像鹤一样。
手泽(shǒu zé)的意思:手中的好运或财富
为善(wéi shàn)的意思:指言行端正、品行良好,乐于助人,做善事的意思。
转徙(zhuǎn xǐ)的意思:指人们迁徙、迁移的意思。
这首诗《偶书》是明代诗人石宝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困境中对知识和道德的坚守。
首句“浮梗已汗漫,托栖仍未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如同浮萍一般,四处漂泊,难以找到安定之所。接着,“身外虽无馀,举目亦充庭”则揭示了尽管物质上贫乏,但精神世界却丰富充实,眼中所见皆是充满意义的事物。
“十口可谁捐,敝笥满六经”一句,诗人感叹自己虽然生活艰难,但仍然坚持学习,书籍堆满了破旧的箱子,其中装满了儒家经典,体现了他对知识的珍视与追求。
“纷纶系手泽,不独遗毡青”表明诗人不仅在物质匮乏中保持了对知识的传承,其言行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如同青色的毛毡一样,留下了一片绿色的痕迹。
“疏琴载馀响,瘦鹤驱伶俜”描绘了诗人即使在简陋的生活中,仍能保持高雅的情趣,弹奏着简陋的琴,让余音缭绕;一只瘦弱的鹤,驱散了孤独与忧愁。
“转徙谅非难,肩毂恒未停”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适应与坚韧,即使不断迁徙,脚步从未停止。
“物贵心反役,岂为善存灵”则是诗人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深刻思考,认为真正的财富在于内心的善良与智慧,而非物质的拥有。
最后,“细咏卜居篇,永服陋室铭”引用古代先贤关于居住环境的论述,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简陋之室,也要保持内心的高尚与宁静,永远遵循着“陋室铭”的教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知识、道德的执着追求,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