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反躬(fǎn gōng)的意思:指主动放弃自己的权益或利益,为他人让步或牺牲自己的利益。
几希(jī xī)的意思:希望微乎其微。
金针(jīn zhēn)的意思:指极细的针。
明人(míng rén)的意思:聪明、明智的人
明察(míng chá)的意思:明察指的是能够深刻洞察事物的真相和本质,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好坏、真假。
偏蔽(piān bì)的意思:指偏向一方,偏袒一方。
犬羊(quǎn yáng)的意思:指狗和羊,比喻人民和官吏。
仁义(rén yi)的意思:仁义是指仁慈和公正的品质,表达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正义的追求。
人性(rén xìng)的意思:指人的天性、本性,也指人的品性、品质。
人伦(rén lún)的意思:指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等人际关系。
人道(rén dào)的意思:人道指的是人性的道德准则,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类的关怀和关爱。
圣功(shèng gōng)的意思:指功绩卓著、功劳伟大,被人广泛赞扬和推崇的事迹或成就。
事为(shì wéi)的意思:事情的发展和结果由自身的行为所决定。
同生(tóng shēng)的意思:一同出生,指同一时期出生的人。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物性(wù xìng)的意思: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性质和性能。
相通(xiāng tōng)的意思:指事物之间互相沟通、联系,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和交流。
信人(xìn rén)的意思:相信他人的才能和诚信。
愚蒙(yú méng)的意思:指人愚昧无知,缺乏智慧和见识。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高攀龙所作,名为《戊午吟(其十一)》。诗中探讨了万物与人性之间的关系,以及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物性来理解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首句“万物同生形不同”,指出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虽然在本质上都是生命体,但它们的形态各异。接着,“犬羊人性岂相通”则提出疑问,动物与人类在本质上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体现在何处?
“因观物性明人道,始信人伦是圣功”两句,强调通过观察和理解自然界中的物性,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则,相信这些道德规范是圣贤智慧的结晶。
“仁义非于明察外,愚蒙偏蔽事为中”进一步阐述,仁爱与正义并非仅存在于明辨是非之外,而是在日常行为中更为关键。愚昧与无知往往会在具体事务处理中导致偏颇。
最后,“虽云此理几希甚,两字金针是反躬”表明尽管这些道理看似难以达到,但通过自我反省(反躬自省),人们能够逐渐接近并实践这些道德原则。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思,引导读者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自我修养实现道德的提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