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势弗能,待乱理岂正。
汉明颇封建,厝薪寝上證。
本末(běn mò)的意思:指事物的主次、轻重次序或次要的东西。
操戈(cāo gē)的意思:指拿起戈矛,表示举起武器,准备战斗。比喻准备进行激烈的斗争或战斗。
法令(fǎ lìng)的意思:法令是指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法律和命令。
封建(fēng jiàn)的意思:指封建制度,是指一种政治社会制度,以封建主义为基础,封建主义是指以地主阶级为主体,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对农民进行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
何异(hé yì)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井田(jǐng tián)的意思:指农田的面积广阔,收益丰厚。
均田(jūn tián)的意思:均等分配土地
明镜(míng jìng)的意思:明亮的镜子,比喻能够真实地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善政(shàn zhèng)的意思:指良好的政治治理和善于施政的行为。
审行(shěn xíng)的意思:审理案件并进行判决。
师古(shī gǔ)的意思:师古是指向古人学习,借鉴古人的智慧和经验。
无益(wú yì)的意思:没有益处,毫无用处
异姓(yì xìng)的意思:指婚配双方姓氏不同。
优孟(yōu mèng)的意思:形容人才出众,能够超越同辈。
在道(zài dào)的意思:在正确的道路上;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
治本(zhì běn)的意思:治本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根本原因,而不是只顾表面现象。
制治(zhì zhì)的意思:指通过制度和规则来治理和管理事物。
此诗《览古》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政治治理的真谛。
开篇“封建及井田,三代之善政”,诗人追溯到古代的制度,认为夏商周三代的封建和井田制度是良好的政治模式。接着,“后世强师古,无益翻为病”指出后人过于执着于模仿古人,反而可能带来问题。这里暗含了对盲目复古的批评。
“均田势弗能,待乱理岂正”则表达了对均田制的质疑,认为强行实施均田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导致混乱。接下来,“汉明颇封建,厝薪寝上證”以汉明帝为例,讽刺其虽有封建之意,却未能妥善处理,最终导致问题累积。
“䦧墙且操戈,矧乃各异姓”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同姓或异姓的分封,也可能会引发冲突,暗示了分封制的潜在风险。最后,“制治本在道,其末乃法令”强调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遵循正确的道路,而法律只是手段而非目的。
“舍本末是求,何异彼优孟”批评了舍本逐末的行为,将其比作优孟的表演,即表面光鲜但实质空洞。最后,“其余率类兹,审行尚明镜”总结道,其他类似的问题也应以此为鉴,审慎行事,如同明镜照物,清晰明了。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提出了对政治治理的深刻见解,强调了遵循正确原则的重要性,以及避免形式主义和表面功夫的态度。
祁山出,汉贼惊。创业未半先帝崩。
丞相匪躬夜弗宁。上表师师东乡征。
卒徒十万如风霆。潜张箕谷为疑兵。
身率大众屯街亭。三郡响答如流星。
惜哉马谡毁垂成。毁垂成,载出军。王双枭,郭淮遁。
拔武都阴,平魏大震。
向晓发长安,飞旌入渺漫。
漠南驱虎豹,天上别鹓鸾。
一荐膺推毂,殊勋报筑坛。
金钲殷地响,宝剑照人寒。
自古边庭计,非今将相难。
龙韬开武库,麟阁待儒冠。
青海连兵苦,黄金结士欢。
论功多汗马,从事有材官。
汉檄云中度,班铭石上看。
雄图骠骑在,一战取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