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游(chūn yóu)的意思:春天时节外出游玩。
此时(cǐ shí)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时候。
独立(dú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不依赖于他人或其他事物,能够自主进行活动或决策。
俯视(fǔ shì)的意思:从上往下看,以高人姿态看待或傲视他人。
夫子(fū zǐ)的意思:夫子是指古代中国的儒家学者,也可以泛指学者、老师。
观众(guān zhòng)的意思:观看表演或活动的人群
江河(jiāng hé)的意思:比喻事物的发展或变化如同江河流水一样不可阻挡。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清香(qīng xiāng)的意思:指香气纯净、芳香宜人。
群山(qún shān)的意思:形容山峰连绵,群峰聚集的景象。
四面(sì miàn)的意思:指四个方向,表示周围无处可逃或四面受敌的困境。
泰山(tài shān)的意思:指非常伟大、威严、稳固的事物或人物。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象表(xiàng biǎo)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为非常明显,不需要多言或多解释。
挟策(jiā cè)的意思:指借助某种手段或者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心源(xīn yuá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深处的根源,也表示心灵的源泉或思想的起源。
一览(yī lǎn)的意思:一目了然地看清楚全部事物。
嘤嘤(yīng yīng)的意思:形容小鸟或小动物发出的声音,也用来形容婴儿啼哭的声音。
游眺(yóu tiào)的意思:远眺、远望
于此(yú cǐ)的意思:指在此地,在这里。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地点。
众妙(zhòng miào)的意思:形容事物非常奇妙、多样化,充满无限的智慧和巧妙之处。
自了(zì le)的意思:自己了结,自行了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春天登临象山之巅,俯瞰万物的壮丽景象。诗中的“夫子”形象代表了这位学者,他站在高处,以一种超然的姿态,观察着自然界的万千变化。诗人通过“一览群山小”、“俯视万象表”等词句,展现了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接着,诗人具体描述了春天登山的情景:“春游眺崇冈,挟策千林杪。”春日里,学者携带着书卷,漫步在高耸的山冈之上,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随着视角的转换,“四面天风吹,万派江河绕”,四周被清风环绕,脚下是蜿蜒流淌的江河,这种景象既壮观又宁静,给人以心灵的触动。
诗中还描绘了山间的云雾缭绕和山谷中鸟儿的鸣叫,这些自然元素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和层次感。“漠漠岩际云,嘤嘤谷中鸟”,云雾在岩石间弥漫,鸟鸣在山谷中回响,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在这一时刻的独特感受:“而我于此时,独立观众妙。”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独自站立,感受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同时,他还提到了“况复闻清香,心源欣自了”,这不仅是对自然香气的赞美,更是对自己心灵得到净化和满足的喜悦之情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正月三日过潘子登所寓江楼龚渭臣载酒与潘木公诸君雅集赋潮平两岸阔分得涯字
千樯不动水涟漪,共上江楼好赋诗。
尘世百龄希暇日,沧波开岁是闲时。
渐铺浦溆平如练,益觉乾坤未有涯。
破浪抟风年少事,白头唯有一衔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