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阙(běi què)的意思:指高大的宫阙,比喻高峻的山峰或高耸入云的建筑物。
传胪(chuán lú)的意思:传递圣旨的使臣。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放榜(fàng bǎng)的意思:公布考试成绩。
蜚英(fēi yīng)的意思:形容才华横溢、声名远播的人。
归一(guī yī)的意思:指回归一体,回归原点,恢复最初状态。
漏名(lòu míng)的意思:指没有被记载在史书上或被人所知的名字。
南宫(nán gō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行为举止高贵、庄重,也指人的品格高尚、光明正大。
晴天(qíng tiān)的意思:晴天指的是天气晴朗、没有云彩的天空。在成语中,晴天常常用来比喻事物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人文(rén wén)的意思: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事物。
生作(shēng zuò)的意思:指人生活或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特指做事生疏、不熟练或不得法。
越石(yuè shí)的意思:越过石头,形容能力超群,轻松解决问题。
争些(zhēng xiē)的意思:争取时间,加快速度
-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科举考试后的情景。"南宫放榜已蜚英"表明南宫的榜单已经张贴,选出了优秀的人才;"北阙传胪却漏名"则是说在北阙宣读功绩时,却遗漏了某些人的名字。这两句反映出考试结果的不公和遗憾。接下来的"潜救八人文最敏,尽归一网气难平"指的是虽然有的人通过作弊手段被救,但这种行为激起了更多的不满情绪,因为人们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公正的。
"白生作么教持杵,越石争些已见坑"则是对考试中舞弊现象的批评,其中"白生"可能指的是考官,而"持杵"暗示他们手中的权力。"越石争些已见坑"则是说一些不正之风已经露出了端倪。
最后两句"莫倚晴天频吐绶,儿童见了又须惊"表达的是对未来的一种担忧,即在光明的情况下还能看到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这对于年幼无知的人来说尤其令人震惊。整首诗通过对考试不公正现象的抨击,反映出作者对于科举制度中弊端的深刻批评和忧虑。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