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案头(àn tóu)的意思:指案子上的事物,也比喻工作、学习的地方。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不肯(bù kěn)的意思:不愿意,不肯接受或执行某种要求或建议。
参同(cān tóng)的意思:指心灵相通,思想一致,互相理解、信任并合作的关系。
长啸(cháng xiào)的意思:指高声长时间地吹口哨或吹号角等发出的声音
朝露(zhāo lù)的意思:指事物短暂存在、易逝的现象。
尘世(chén shì)的意思:指人世间的尘土世界,泛指俗世间的喧嚣纷扰、浮躁繁杂的世界。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赤虬(chì qiú)的意思:形容龙的颜色红得像火一样,也用来形容人的脸色红得像火一样。
冲举(chōng jǔ)的意思:指在困境中奋力向上,努力克服困难,冲破阻碍。
传语(chuán yǔ)的意思:通过言语传递信息或者传达意思。
垂髫(chuí tiáo)的意思:指小孩子的头发还没有长齐,即指年幼的孩子。
大罗(dà luó)的意思:形容规模庞大,众多而壮观。
大还(dà hái)的意思:指回报或报答的力量或规模很大。
丹霄(dān xiāo)的意思:丹霄指红霞满天,形容晴朗明亮的天空。
点易(diǎn yì)的意思:轻而易举,非常容易
飞动(fēi dòng)的意思:指迅速移动,快速活动。
浮荣(fú róng)的意思:指虚浮的荣华富贵,形容表面上的繁华或荣耀,实际上是虚假的、不持久的。
乖龙(guāi lóng)的意思:指人有才华但不得志,或者指事物有潜力但尚未展现。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还山(hái shān)的意思:指被逐出的人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也可比喻恢复原状或解决问题。
黄金(huáng jīn)的意思:指黄金这种贵重的金属,也可用来比喻非常宝贵、珍贵的事物。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家兄(jiā xiōng)的意思:指家庭中年纪较大的兄弟。
金坛(jīn tán)的意思:指得到贵人的庇佑,获得好运或者成功。
龙兴(lóng xīng)的意思:指龙重新崛起,表示强大的力量重新展现或兴盛。
蓬户(péng hù)的意思:指房屋破旧不堪,草木丛生,无人居住的样子。
屈指(qū zhǐ)的意思:屈指是指用手指弯曲来表示数字的动作,成语屈指则表示极少的数量。
三山(sān shān)的意思:形容事物数量多、庞大。
山长(shān cháng)的意思:指山势高耸,形容山峰、山势高大。
神王(shén wáng)的意思:指具有超凡能力或非凡才华的人物。
十万(shí wàn)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非常庞大。
霜空(shuā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中出现霜的现象,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濯足(zhuó zú)的意思:指洗净脚足,泛指放松休息,解除疲劳。
韦编(wéi biān)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琐碎、杂乱。
文案(wén àn)的意思:
◎ 文案 wén’àn
(1)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指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
(2) [people in charge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letters]∶管理文案的人员握手(wò shǒu)的意思:两人用手相互握住,表示友好、合作、祝贺等。
羲文(xī wén)的意思:指古代帝王的文章、书信。
相逢(xiāng féng)的意思:指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相遇。
兄弟(xiōng dì)的意思:指兄弟之间的亲情关系,也可泛指亲密的朋友关系。
言言(yán yán)的意思:言语,说话
瀛海(yíng hǎi)的意思:指广阔无边的大海,也用来形容广阔无垠的事物。
择日(zé rì)的意思:选择适宜的日子进行某项活动
谪籍(zhé jí)的意思:被贬谪到外地,失去原有身份和地位。
珍重(zhēn zhòng)的意思:对某人或某物非常重视,非常珍贵,十分关心。
白衣相(bái yī xiā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仪态端庄洁白,形象出众。
华阳洞(huá yáng dò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心思深沉,内心世界丰富,不易被外界所触动。
九节杖(jiǔ jié zhàng)的意思:九节杖是指有九节的棍棒,比喻法律的严明和严格执行。
-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名为《金坛邓孺孝以易诠见寄赋答时舟过京口》。诗中描绘了邓孺孝以易学之诠寄赠,诗人胡应麟在舟行至京口之时,接收到这份珍贵的礼物,并赋诗以答。
首句“垂髫梦入华阳洞”,以孩童入梦华阳洞的隐喻,引出对知识探索的向往与神秘感。接着“耳割乖龙兴飞动”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知识获取的渴望和内心的激动。随后,“茅家兄弟骑赤虬,握手胡生唤珍重”描绘了一幅兄弟携手,与胡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共勉的画面,体现了知识传承与友情的重要性。
“金坛坛上邓伯羔,谪籍何年离大茅”两句,将邓孺孝比作金坛上的邓伯羔,暗示其虽遭贬谪,但依然坚守学问,不改初心。接下来的“三山长啸俯六合,濯足瀛海霜空高”则展现了邓孺孝在学问上的追求与成就,如同站在三山之上,俯瞰六合,洗足于瀛海,高远而超脱。
“点易研朱闭蓬户,尘世浮荣瞥朝露”描述了邓孺孝在闭门研习易学,不为尘世浮华所动,只关注学问本身的情景。紧接着的“韦编几绝不肯休,恍惚羲文案头晤”则进一步强调了邓孺孝在学问上的执着与深入,仿佛与古代圣贤伏羲对话,探讨易学的奥秘。
最后,“成书寄我十万言,言言尽抉参同诠。丹霄择日待冲举,何物黄金称大还”表达了邓孺孝寄赠给胡应麟的易学著作,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深得真谛。胡应麟期待着在理想的天空中,与邓孺孝一同飞翔,追求更高的学问境界。
“还山高拄九节杖,一见初成讶神王。传语山中白衣相,屈指相逢大罗上”则是胡应麟对未来的展望,想象着与邓孺孝再次相见时的场景,如同遇见神明一般惊喜,期待着在更高的精神层面相遇,共同探讨宇宙真理。
整首诗通过对邓孺孝学问追求的赞美,以及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激励与支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闵黎吟三首·其三
凿而饮,耕而食,抚黎何事来相逼?
瘠牛可耕岂不惜,姜水那堪吞满臆。
遥明灯火忽惊疑,一望旌旗我心恻。
群黎草木岂有知,贪吏朘削无休息。
攻掠犯顺谁所为,抚黎毒黎还毒国。
南征稍喜平崖公,歼扫惟悲不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