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圜通大士,唯以眼而听。
既招妄语罪,画者亦是妄。
于非真实处,此相常现前。
不离(bù lí)的意思:不分离、不离开
出声(chū shēng)的意思: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得解(de jiě)的意思:指得到解释或理解。
法供(fǎ gòng)的意思:指法律文书或法令规定的供状、供词。
方空(fāng kōng)的意思:指事物没有了原来的内容或实质,变得空虚或无意义。
非特(fēi tè)的意思:非常特别,与众不同
各各(gè g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各不相同,各有特点。
供养(gōng yǎng)的意思:供养指提供生活、食物、财物等物质上的供给,养育和抚养。
光相(guāng xiāng)的意思:指光线相互映照,互相辉映的景象。
互用(hù yòng)的意思:相互使用或交替使用。
既是(jì shì)的意思:既表示肯定,又表示否定。同时,表示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
即此(jí cǐ)的意思:指此时此刻,表示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解脱(jiě tuō)的意思:摆脱困扰或束缚,获得自由或解脱。
离声(lí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随着远离而逐渐减弱或消失的现象。
六根(liù gēn)的意思:指人体的六个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也泛指人的感官或感觉。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普施(pǔ shī)的意思:普遍施行,广泛施与。
切音(qiè yīn)的意思:切断声音,停止发声。
人听(rén tīng)的意思:指人们都在倾听,形容某种事物或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如是(rú shì)的意思:如此;正是这样。
三昧(sān mèi)的意思:指专注于某种境界或状态,心境深入,全神贯注。
摄相(shè xiāng)的意思:指摄取事物的形象或特点。
声色(shēng sè)的意思:形容人们的行为举止繁忙且喧闹,没有节制。
是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人品、品德好。
十方(shí fāng)的意思: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十个方向,表示广泛、无所不在。
同名(tóng míng)的意思:同样的名字
妄语(wàng yǔ)的意思:指不经思考或缺乏根据的话语,虚假的言辞。
闻声(wén shēng)的意思:指听到声音或消息后,立即做出反应或行动。
现前(xiàn qián)的意思:指事物出现或显露出来。
相杂(xiāng zá)的意思:不同的事物或因素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或分辨。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一切(yī qiè)的意思:表示全部、所有的事物。
音声(yīn shēng)的意思:声音、音响。
真实(zhēn shí)的意思:真实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和真实性。
真法(zhēn fǎ)的意思:真实的法则或真正的方法
珠网(zhū wǎng)的意思:珠网是指精心布置的陷阱或计谋。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观自在(guān zì zài)的意思:自由自在地观察和行动,不受限制
作如是观(zuò rú shì guān)的意思:以某种态度或观点对待事物,以此为准则行动。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道冲所作的《观音大士赞》,通过对观音菩萨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观音菩萨智慧与慈悲的崇敬。诗中以“眼”代替耳朵听音,象征超越寻常感官的修行方式,强调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体现了佛教中“无分别智”的理念。诗人通过比喻帝珠网的交相辉映,描述观音菩萨的广大包容和各安其位的境界。
“三昧力”指的是佛教中的定慧之力,诗人认为这种力量能帮助众生超越声色束缚,达到解脱。观音菩萨被称为“观自在”,意味着她能观照宇宙万象,自在无碍。诗人赞美观音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应执着于表面的幻象,因为这些描绘并非真实,而是应以智慧来领悟其背后的真理,这才是真正的法供养。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观音菩萨的虔诚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