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卫武公,学已跻圣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蔼蔼(ǎi ǎi)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温和和善。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琅玕(láng gān)的意思:形容珍贵、美好的东西。
淇澳(qí ào)的意思:指一个地方风景优美,水清景美。
润泽(rùn zé)的意思:指滋润、滋养,使之充满活力和生机。
声诗(shēng shī)的意思:指声音如诗,形容音乐、歌唱等声音悦耳动听,有诗意。
圣域(shèng yù)的意思:指圣人、贤人的领域,也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霜霰(shuāng xiàn)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也比喻严寒的环境或气氛。
挺拔(tǐng bá)的意思:形容身材或物体挺直高大。
托根(tuō gēn)的意思:指依靠某个人或事物的支持或帮助来解决问题或取得成功。
希圣(xī shèng)的意思:希望得到圣人的指点或帮助。
有志(yǒu zhì)的意思: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正色(zhèng sè)的意思:指脸色严肃、表情庄重,表示态度坚决、认真严肃。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生长状态与内在品质,同时也借物喻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和追求。
首句“蔼蔼碧琅玕,托根傍苔石”,以“蔼蔼”形容竹林的茂盛,以“碧琅玕”比喻竹子的翠绿,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苔石旁生长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氛围。
接着,“挺拔霜霰馀,苍然含正色”两句,通过“挺拔”、“霜霰馀”、“苍然”等词语,描绘了竹子在经历严寒之后依然坚韧不屈的形象,以及其深沉而正直的色彩,体现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
“况复新雨过,薿薿增润泽”则进一步描述了竹子在雨水滋润后更加生机勃勃的状态,形象地表现了竹子的生命力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伟哉卫武公,学已跻圣域”将竹子与古代的卫武公相联系,通过“伟哉”一词表达对竹子品格的赞叹,并暗示竹子所象征的高尚人格与圣贤之学的相通之处。
“淇澳播声诗,托此比其德”引用《诗经》中关于淇澳竹林的诗句,进一步强调竹子作为道德典范的地位,通过“播声诗”与“比其德”的对比,凸显了竹子在文化与道德层面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自然生长状态的描绘,以及对其内在品质的赞美,不仅展现了竹子的美丽与坚韧,更寄托了对高尚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刻理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凉棚
初昏火南贞,祝融气方赫。
当空驾金轮,万方苦烦热。
曰余疲薾躯,避炎计深拙。
一室倚堂虚,僻陋嚣氛绝。
丛条象云构,密叶成藻棁。
插槿当篱牖,编篁作门闑。
汲泉决渠分,种药为区别。
径草翳不芟,园花纷可撷。
燕嬉幽抱舒,閒睇生虑歇。
既乏河朔饮,又无仲都诀。
白团引新凉,石乳清心骨。
悠悠念往时,光景何飘忽。
广德欲悬车,子牟犹恋阙。
暂同战胜者,兹焉坐深樾。
谢安东山图
晋辙已东牛继马,名流谁复居林下。
何事东山若不闻,握瑜高索当时价。
佳游称意随所如,当筵夹座皆名姝。
歌凝丝竹倚花听,诗琢琅玕行草书。
济时元有经纶策,大壑蛟龙岂终蛰。
四十馀年乐遁心,憣然一为苍生出。
盐梅登鼎手自和,运屯其奈苍生何。
镇安风俗任才略,呻吟稍变为讴歌。
固知隐德寓声色,世俗寻常安可识。
相待出处古皆然,莘渭依稀见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