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学六言赠六安潘汝中黄门》
《示学六言赠六安潘汝中黄门》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六言诗  押[庚]韵

随处体认天理,六字千圣周行

万里一心感应虚灵中正观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感应(gǎn yìng)的意思:感应指的是一种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此词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相互影响或相互作用。

随处(suí chù)的意思:到处都有,无处不在

体认(tǐ rèn)的意思:理解、认识到

天理(tiān lǐ)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伦理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心感(xīn gǎn)的意思:心中有所感受,内心有所体会

虚灵(xū lí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或思想空虚,没有实质内容。

一心(yī xīn)的意思:全心全意、专心致志

中正(zhōng zhèng)的意思:表示人的品德正直,行为端正,不偏不倚。

周行(zhōu x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在某个范围内四处活动、奔波劳碌的意思。

鉴赏

此诗由明代哲学家湛若水所作,名为《示学六言赠六安潘汝中黄门》。湛若水是中国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深受王阳明影响,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体验和领悟宇宙真理。

诗中“随处体认天理”意味着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感知到自然和社会的规律与道德原则,强调了实践与体验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与儒家的“格物致知”相呼应,倡导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来理解世界。

“六字千圣周行”则表达了通过六个字(即“随处体认天理”这六个字)可以通达至圣贤之道,认为简单的六个字蕴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考。

“万里一心感应”进一步阐述了心灵的广阔与深远,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内心的连结与共鸣,强调了心灵的统一性和普遍性。

“虚灵中正观生”则指出,通过保持心灵的空明与中正,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生命的真谛。这里的“虚灵”指的是清静无为的心境,“中正”则是指遵循自然法则和道德规范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湛若水心学的核心理念,即通过内在的觉醒和外在的实践,达到对宇宙真理的深刻理解和生活智慧的全面提升。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寿宁节祝圣寿·其八

祇为忧民感上玄,玉京今日集群仙。

更教添注吾君寿,直过人皇万八千。

(0)

题齐政壁

柳经沈雨舞腰慵,莺入新阳曲未终。

照径自藏尘外境,憎花不爱世间红。

桥分知为前溪改,寺远因寻别路通。

更待薰风日清永,长歌呼就满蒲风。

(0)

送蒋推官归宜兴

阳羡溪头蟹正肥,三年客尽拂征衣。

一川秋色背人去,满路黄花迎子归。

未用解装荣故里,少须通籍扣天扉。

红妆莫作离凰怨,自有鹓雏接翅飞。

(0)

伯氏临江使君寄芗林次韵·其二

君王劝驾一轻舟,赐履西江饱胜游。

井邑诗书今化鲁,春秋盟会不书邹。

诗中侯印知无分,笔下尊拳勿太遒。

快读新章与神会,蠹关门掩梦经邱。

(0)

以越笺与三四弟有诗次韵

无复花生拙笔头,一生长负剡藤羞。

过门多是陈惊坐,得句谁怜赵倚楼。

社友书来频寄语,山翁鬓已不禁秋。

老干仙去吾宗冷,有继华星一字不。

(0)

赠笔工周宣

静闻孤卓漏声迟,午转花阴昼景移。

能事莫忧身不足,人间不用石榴皮。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曹贞吉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