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珠误引捐之策,屯粟曾无充国才。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氛祲(fēn jìn)的意思:形容氛围紧张、恐怖。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经略(jīng lüè)的意思:经营和统治辖区
陆沉(lù chén)的意思:指大陆下沉。比喻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出现严重的衰落、衰退。
冥冥(míng míng)的意思:意味深长、神秘莫测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秋标(qiū biāo)的意思:秋天到来时,悬挂在田地上的标志物,用来表示丰收的季节。
士女(shì nǚ)的意思:指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男士和女士。
铜柱(tóng zhù)的意思:比喻坚固不倒的支撑物或人。
文武(wén wǔ)的意思:文指文化,武指武力。文武表示文化与武力并重,既强调学问修养,又注重武艺技能。
武元(wǔ yuán)的意思:指武艺高强、有才华的人。
先王(xiān wáng)的意思:指古代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或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有威望的君主。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元臣(yuán chén)的意思:元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元”指代元朝,表示朝代的名称,“臣”指代朝廷的官员或臣子。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元朝担任官职的臣子。
越裳(yuè cháng)的意思:指跨越不同国家或地域的衣着,比喻超越时代、地域、身份等界限。
仗节(zhà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节操,不屈服于外力或诱惑。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叶汉所作的《过伏波祠二首(其二)》。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的忧虑。
首联“先王经略安南日,文武元臣仗节来”,以“先王”和“文武元臣”的形象,描绘了古代君主和大臣们远征南方的情景,体现了古代国家对外扩张的壮志和勇气。
颔联“铜柱千秋标汉塞,越裳万里到燕台”,通过“铜柱”和“越裳”这两个历史符号,分别象征着汉朝的边疆防御和与遥远国度的交流,展现了古代文明的广阔视野和开放精神。
颈联“弃珠误引捐之策,屯粟曾无充国才”,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历史决策失误的感慨,认为错误的战略选择导致了不必要的牺牲和资源浪费,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治理的反思。
尾联“空使陆沉怜士女,冥冥氛祲几时开”,诗人以“陆沉”形容国家的衰败,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并对未来的希望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期待着黑暗终将过去,光明重新照耀大地。
整首诗在历史的回顾中融入了对现实的思考,既有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赞美,也有对当代治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宣和四祀季冬梦与人环坐杰阁烹茶饮于左右堆阿堵物茶罢共读诗集意谓先贤所述首篇题云永叔诵彻三阕遽然而觉特记一句云东野龙钟衣绿归议者谓非吉兆因即东野遗事反其旨而足之为四绝句云·其一
东野龙钟衣绿归,食齑肠苦竟栖迟。
出门顾我浑无碍,未肯徘徊只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