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种(bǎi zhǒng)的意思:指众多、各种各样的东西。
耳根(ěr gēn)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
风止(fēng zhǐ)的意思:指风停止吹动,比喻战争、纷争或争端结束,恢复和平。
谷神(gǔ shén)的意思:指农民在收获季节感谢神灵的意思。
厚德(hòu dé)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深厚。
火焰(huǒ yàn)的意思:指火焰燃烧的状态或形象,也比喻激烈的情感或力量。
寂绝(jì jué)的意思:形容非常寂静孤独,没有任何声音和生气。
四众(sì zhòng)的意思:指众多的人群或众多的事物。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所说(suǒ shuō)的意思:所说指的是说出的话语或言论。
万窍(wàn qiào)的意思:形容心思灵活,机智敏捷,思维敏锐。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以是(yǐ shì)的意思:表示以此为是,根据此为准
音响(yīn xiǎ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洪亮。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居简所作,名为《明教禅师五种不坏赞》之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哲学思考,旨在探讨声音、寂静、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关系。
首句“去窒而聪,去塞而通”,表达了去除障碍后,心灵会变得敏锐和畅通。接着,“于无数声,齐万窍风”描绘了在众多声音中,仿佛能听到千百孔洞吹出的风声,形象地展现了声音的多样性和穿透力。随后,“风止声消,音响寂绝”则揭示了声音的短暂与瞬间性,强调了寂静的珍贵。
“谷神不死,听火焰说”这一句,通过“谷神”(古代指大地或宇宙的原始状态)与“火焰”(象征生命力或热情)的对比,暗示了生命与能量的永恒循环。接下来,“说无所说,闻无所闻”则进一步深入到语言与理解的本质,指出真正的智慧超越了言语的限制,无法被言语完全表达或理解。
最后,“烟灭灰飞,所亡者存”表达了物质世界中的变化与转化,强调了内在精神的永恒不变。整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象征,引导读者思考声音、寂静、自然与精神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