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勤竟何补,俛首愧古人。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忧(bǎi yōu)的意思:形容烦恼、忧愁非常多。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不恶(bù è)的意思:
(1).谓不为恶声厉色。《易·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程颐 传:“远小人之道,若以恶声厉色,适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庄威严,使知敬畏。”
(2).不坏;不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凝之 谢夫 人既往 王氏 ,大薄 凝之 ;既还 谢 家,意大不説。太傅慰释之曰:‘ 王郎 , 逸少 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廼尔?’” 唐 白居易 《雪后早过天津桥偶呈诸客》诗:“紫綬相辉应不恶,白鬚同色復何如?” 鲁迅 《野草·死后》:“在手背上触到草席的条纹,觉得这尸衾倒也不恶。”沉疴(chén kē)的意思:沉疴是指长期积久的疾病,也用来比喻长期困扰人的问题或顽疾。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华池(huá chí)的意思:指人物杰出、才华出众。
恍如(huǎng rú)的意思:形容感觉犹如、如同
家食(jiā shí)的意思:指在家中吃饭,也泛指家常饭。
借问(jiè wèn)的意思:用借口问借,实际上是借机询问。
静言(jìng yán)的意思:保持沉默,不发表言论。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梦觉(mèng jué)的意思:形容梦境非常真实,仿佛觉醒一般。
清贫(qīng pín)的意思:指生活简朴,没有多余的财富和物质。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如一(rú yī)的意思:指行为、态度等一致,毫不动摇。
生诀(shēng jué)的意思:
诀别。《后汉书·马援传》:“出征 交趾 ,土多瘴气, 援 与妻子生诀,无悔吝之心。”《后汉书·班超传》:“ 超 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復相见。”
世故(shì gù)的意思:指人世间的事情经验丰富,圆滑狡诈,善于处世的人。
菽水(shū shuǐ)的意思:指田地里的水,比喻一切劳动的基础。
万法(wàn fǎ)的意思:指法律、规章制度等各种法则和条文。
未有(wèi yǒu)的意思:从未有过,以前没有过的事情。
卫生(wèi shēng)的意思:指保持身体健康和环境整洁的行为和习惯。
学道(xué dào)的意思:学习道德修养和道德准则。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有得(yǒu de)的意思:有所收获,有所得到。
阅世(yuè shì)的意思:阅读世间万象,了解人生百态。
- 鉴赏
这首诗由金代诗人刘从益所作,名为《和渊明始春怀田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学问追求的感慨。
首联“家食自不恶,菽水甘清贫”描绘了诗人满足于简朴生活的情景,即使食物简单,也能从中找到乐趣,即使是豆汁和水也能在清贫中感到甘甜。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持有一种淡泊的态度。
颔联“学道未有得,读书亦良勤”则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虽然尚未有所成就,但读书依然勤奋不已。这里既有对知识渴望的体现,也暗含着对人生道路探索的艰辛。
颈联“虽勤竟何补,俛首愧古人”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努力与成果之间差距的无奈与自省。他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能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改变,甚至在面对古人的成就时感到惭愧,体现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尾联“静言阅世故,来者日月新。况复抱沉疴,百忧无一忻。安得卫生诀,益我华池津。恍如一梦觉,不与万法邻。野人借问我,恐是刘遗民”则是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健康长寿之道的渴望。他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世俗、远离烦恼的方法,同时以刘遗民自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学问、健康以及理想状态的追求与反思,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