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贡闱对砚盘发叹》
《贡闱对砚盘发叹》全文
宋 / 楼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老去未忘黄与朱,琢成三砚乐閒居。

岂能更作诸生业,但欲频看后世书。

视草北门才已尽,持衡南省计尤疏。

便须再挂衣冠去,约汝同归草庐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òngwéiduìyànpántàn
sòng / lóuyào

lǎowèiwànghuángzhūzhuóchéngsānyànxián

nénggèngzuòzhūshēngdànpínkànhòushìshū

shìcǎoběiméncáijìnchíhéngnánshěngyóushū

便biànzàiguàguānyuētóngguīcǎo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门(běi mén)的意思:指离开或逃离。

草庐(cǎo lú)的意思:指简陋的茅草屋,比喻简陋的住所或生活环境。

持衡(chí héng)的意思:保持平衡、公正。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老去(lǎo qù)的意思:指人年纪渐长,年老体衰。

门才(mén cái)的意思:指在某一门学科或领域有很高的才能或造诣。

南省(nán shěng)的意思:指不再受人瞩目,不再引起关注或重视。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生业(shēng yè)的意思:指人们赖以生存的职业或工作。

视草(shì cǎo)的意思:对待事物漫不经心、不重视。

同归(tóng guī)的意思:指多个人或多个事物最终走向同一个结局或归宿。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诸生(zhū shēng)的意思:指众多的学生或学者。

挂衣冠(guà yì guān)的意思:指穿戴整齐,形容人的仪表整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楼钥的作品《贡闱对砚盘发叹》。诗人以砚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但仍怀揣对学问和历史的兴趣。"老去未忘黄与朱","黄与朱"暗指儒家经典,表明他对学术的执着;"琢成三砚乐閒居",通过三砚寓言,表达闲暇时研读典籍的乐趣。然而,他意识到自己不再适合从事学子生涯,"岂能更作诸生业",更多的是希望沉浸在阅读历史典籍中。

"视草北门才已尽,持衡南省计尤疏",北门喻朝廷,南省指地方官署,诗人自谦才华已不足以担当重任,感叹自己的政治才能不足。最后,他决定"再挂衣冠去",即辞官归隐,"约汝同归故草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与朋友共享宁静生活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学问的坚守,又有对仕途的淡泊,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理想追求。

作者介绍
楼钥

楼钥
朝代:宋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
猜你喜欢

桂花芙蓉山雀

墨华点缀九秋容,宝箑看疑御苑逢。

金粟半含青桂树,锦云初灿木芙蓉。

芬香宛自清风发,艳色弥从满月浓。

更喜双双枝上雀,轻飏翠羽近飞龙。

(0)

石菖蒲赞

石斗其根,瓦齧其节。

苦而瘠不遁其贞,郁而苍不昧其洁。

不汶汶于风尘,不矫矫于霜雪。

岂其与道逍遥,故能坚齿发而寿岁月也耶。

(0)

郁郁词二首·其二

相彼鸣雁,犹同其群。胡今之人,不知有弟昆?

我视之弟,亲视之子。念我父母兮,心热而颡泚。

(0)

登岱

日观晴光傍午开,茫茫东见海为杯。

九州积气峰前合,万里浮云杖底来。

邹鲁山灵真莽荡,吴阊练影漫徘徊。

昆仑不到终遗憾,欲驾苍龙首重回。

(0)

茉莉花

晚来小立向风前,细雨微风绝可怜。

疏放一枝浑似雪,湘帘月上影婵娟。

(0)

商调.梧叶儿.嘲贪汉

一粒米针穿著吃,一文钱剪截充,但开口昧神灵。

看儿女如衔泥燕,爱钱财似竞血蝇。

无明夜攒金银,都做充饥画饼。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