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
愿取我羔,莫攘我羊。羊复恋子,箠之不将。
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
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孤儿行》【明·李攀龙】孤儿生,孤儿生,命不如,一抔土。父母在时坐长筵,雷大鼓。父母已去,兄嫂令我报府。今年护羌,明年击胡虏。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目汁稠浊,头面生疮。大兄言视饭,大嫂言溉釜。上高堂,不见父与母。下堂孤儿,泪下如缕。使我朝行薪,暮不得束刍。顷筐敝漏,缉之用荼。钩折无喙,镰钝无肤。舍镰拔丛,棘棘断行。复苏刺伤我手,复裂我襦。自念犹人,谁使为奴。兄嫂如此,为不早去。下从地下,当复何须。高秋八九,月堕严霜。百草凋枯,牧竖绝粮。驱羊下山,逸入他群,不辨所亡。愿取我羔,莫攘我羊。羊复恋子,箠之不将。弃箠挽角,羊僵道傍。拽羊回家,兄与嫂睨。三年不乳,毛尾空长,作何校计。乱曰:羊鸣一何芊芊。父母地下,将书寄与兄嫂:尔爱其羊,我爱其子。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51867c675c9d962046.html
拔丛(bá cóng)的意思:拔除杂草或丛生的植物。比喻清除障碍物或解决问题。
八九(bā jiǔ)的意思:指时间或事物的数量接近九成,接近完全。
百草(bǎi cǎo)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草药,也泛指各种各样的植物。
不如(bù rú)的意思:不如表示不如何,不及,不如何好。
不将(bù jiāng)的意思:不屈服,不投降,不妥协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不得(bù dé)的意思:不能,禁止,不允许
长筵(cháng yán)的意思:长时间的宴会
朝行(cháo xíng)的意思:早晨出门行走
稠浊(chóu zhuó)的意思:形容液体浓稠而不清澈。
大兄(dà xiōng)的意思:大哥;兄长
大嫂(dà sǎo)的意思:指兄长的妻子,也泛指年纪比自己大的女性。
大鼓(dà gǔ)的意思:大鼓是指一种乐器,也用来比喻被人大肆宣传、宣扬的事物。
地下(dì xiɑ)的意思:指地面下面,暗中、秘密地进行活动。
凋枯(diāo kū)的意思:指植物失去生机,干枯凋谢,比喻事物衰败、消亡。
断行(duàn xíng)的意思:停止行动或中断行程
复苏(fù sū)的意思:恢复生机或活力
父母(fù mǔ)的意思:指父亲和母亲,家长,也泛指父母亲属。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高秋(gāo qiū)的意思:指秋天的季节非常美好,天空高远而明朗,气候宜人。
孤儿(gū ér)的意思:没有父母或亲人的孩子。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何校(hé xiào)的意思:指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或内情,只凭主观臆断和猜测。
胡虏(hú lǔ)的意思:指外族侵略者或敌人。
护羌(hù qiāng)的意思:保护边疆,守护边境。
棘棘(jí jí)的意思:形容情况困难、棘手、矛盾重重。
寄与(jì yǔ)的意思:寄托希望、寄托感情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来归(lái guī)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毛尾(máo wěi)的意思:指事物的末尾或尾部。
面生(miàn shēng)的意思:陌生的面孔或事物。
明年(míng nián)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下一年,即即将到来的年份。
牧竖(mù shù)的意思:指牧竖牛羊,比喻管理和调度下属或部下。
芊芊(qiān qiān)的意思:形容植物茂盛、繁花似锦。
顷筐(qīng kuāng)的意思:顷筐是指一筐子,比喻容量很小的器皿。
驱羊(qū yáng)的意思:指引导、带领他人行动。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束刍(shù chú)的意思:束缚住牛的嘴巴。比喻言论受到限制,无法自由发表。
头面(tóu miàn)的意思:指头和脸,泛指面部。也用来形容地位高、声望大的人。
挽角(wǎn jiǎo)的意思:指挽回局面,扭转局势。
下堂(xià táng)的意思:指下台、退下,表示官员离开官场或辞去职务。
下山(xià shān)的意思:下山指从山上下来,比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或者结束某种状态。
校计(xiào jì)的意思:校计是指在计算或核对账目时进行校对、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兄嫂(xiōng sǎo)的意思:指兄弟嫂子之间的亲属关系。
严霜(yán shuāng)的意思:形容严寒的冬天。
已去(yǐ qù)的意思:已经离开或消失了
一何(yī hé)的意思:表示程度或数量之大,常用于修饰形容词或动词。
犹人(yóu rén)的意思:犹豫不决、犹疑不定
一抔土(yī pó tǔ)的意思:指微不足道的一点贡献或影响。
这首《孤儿行》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以孤儿的口吻,生动描绘了孤儿在兄嫂压迫下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孤儿的亲身经历,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与无奈。
孤儿出生,命运多舛,如同一抔泥土般脆弱。父母健在时,他能享受家庭的温暖与宴席的欢愉。然而,父母离世后,兄嫂却迫使他承担起报府、守边的责任,看似为国尽忠,实则剥夺了他的自由与幸福。
“六月来归,不得自言苦。”孤儿在艰苦的环境中,无法诉说内心的痛苦。他饱受饥饿、疾病、劳动之苦,但兄嫂却只关心饭食与家务,对他漠不关心。在高堂之上,他再也见不到父母的身影;在堂下,面对孤儿的泪水,兄嫂却视而不见。
孤儿被迫每日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回报。他使用的工具破旧不堪,劳动环境恶劣,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在这样的生活中,孤儿只能自问:“我尚为人,谁使我为奴?”对兄嫂的压迫感到愤怒与无奈。
最后,孤儿以羊的遭遇作为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绝望。羊尚且眷恋自己的孩子,而他却被兄嫂视为奴隶,遭受虐待。最终,孤儿的命运如同被抛弃的羊,孤独地倒在路上,等待着被带回家中,却只能面对兄嫂的冷漠与失望。
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孤儿的悲惨命运,以及社会不公与人性的冷漠。通过孤儿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