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上 融 堂 宋 /吕 人 龙 直 道 人 间 未 可 孤 ,朝 廷 有 意 用 真 儒 。故 将 能 鉴 烦 司 马 ,不 使 春 秋 欠 董 狐 。握 节 米 猪 高 节 不 ,盗 名 齐 豹 得 名 无 。若 商 败 狄 鏖 秦 事 ,先 轸 何 尝 是 匹 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使(bù shǐ)的意思:不让,不令,不使人。
朝廷(cháo tíng)的意思:指国家政权的中心,也可以指官方机构或政府。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盗名(dào míng)的意思:指盗用他人的名声或成就,冒充他人的身份。
得名(dé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字或称号
高节(gāo jié)的意思: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
故将(gù jiāng)的意思:指曾经有过战功、军事才能的将领。
何尝(hé cháng)的意思:表示反问,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或说法的否定。
匹夫(pǐ fū)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普通人。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司马(sī mǎ)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有才华的人。
通鉴(tōng jiàn)的意思:通鉴是指广泛阅读、研究历史,以便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一种学习方法。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握节(wò jié)的意思:指握住自己的节奏或自己的事情,表示自主决策、自主行动。
意用(yì yòng)的意思:意义深远、用途广泛
有意(yǒu yì)的意思:有趣或有价值的
真儒(zhēn rú)的意思:指真正的儒家学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问。
直道(zhí dào)的意思:直接的道路或方法,指直接、径直、不拐弯抹角的行动方式。
- 注释
- 直道:正直的道路,这里指正直的人格或行为准则。
孤:孤立,此处指被忽视或排斥。
真儒:真正的儒家学者,强调道德学问俱佳的人。
通鉴:通史,全面记录历史的大著作。
司马:古代官职,此处指负责编纂史书的人。
春秋欠董狐:《春秋》中没有董狐那样公正的记载,意指公正的历史评价。
握节:坚守节操,比喻保持高尚品德。
米猪:比喻品行高洁的人,如米之洁白。
盗名:窃取他人名声,贬义词。
齐豹:齐国的贤臣,此处可能借指有虚名者。
商败狄:商鞅失败于狄人之事,代指历史上的军事冲突。
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名将,此处可能象征英勇的人物。
匹夫:普通人,此处用来强调先轸并非寻常人物。
- 翻译
- 在人间世道中,他不应被孤立,朝廷确实有意任用真正的儒家学者。
因此,他们委托司马编写通史,不让《春秋》留下遗漏董狐那样的公正记载。
他坚守节操,如同米猪般高洁,即使盗取名声,也无法动摇他的清白。
如果商鞅败于狄人,秦事告急,先轸岂止是个普通人。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典学术的尊重与期待,以及对历史评价标准的坚持。诗中的“直道人间未可孤”表明诗人认为在人世间,应秉持真实的儒家思想来指导行为和判断。“朝廷有意用真儒”则指出朝廷应当使用真正的儒学来治理国家。
接下来的“故将通鉴烦司马,不使春秋欠董狐”意味着诗人希望通过详尽的史书(如《资治通鉴》)来辅助宰相,使得史官(比喻为“司马”和“董狐”)能够公正地记录历史事件。
中间两句“握节米猪高节不,盗名齐豹得名无”通过对比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品德与名声的看法。其中,“米猪”是指古代忠诚之士,而“齐豹”则是贪婪之辈;这两句强调了真正的节操和虚假的名声之间的差异。
最后,“若商败狄鏖秦事,先轸何尝是匹夫”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其中“商”、“狄”指的是古代民族,而“秦事”则可能指秦朝的一些行为;“先轸”是一个历史人物,而“匹夫”意指平凡之人。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来强调诗人的个性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儒家思想、历史评价以及个人品德的重视。它不仅是对古代学术与道德的颂扬,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和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林叔吾六十次己未韵寿之
祝君昔何所,计月百六十。
不谓生初年,循环亦俱及。
春从笑语深,霜自须眉入。
天地已惊雷,龙蛇未离蛰。
寄此一篇诗,茫然百忧集。
想见举案间,当欢或成泣。
有兄共白头,有子幸能立。
此外复何求,一觞聊自执。
溟鲲易变化,隙驷难维絷。
蟠溪有钓叟,老见干戈戢。
君家有林类,百龄歌且拾。
穷通理若何,仰视天如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