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登 辨 觉 寺 唐 /王 维 竹 径 从 初 地 ,莲 峰 出 化 城 。窗 中 三 楚 尽 ,林 上 九 江 平 。软 草 承 趺 坐 ,长 松 响 梵 声 。空 居 法 云 外 ,观 世 得 无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初地(chū dì)的意思:初次踏入陌生的地方或领域。
出化(chū huà)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逐渐转变、变得不再原来的模样。
从初(cóng chū)的意思:从一开始,从最初阶段
得无(dé wú)的意思:没有不...的
法云(fǎ yún)的意思:指法律的威严和权威。
梵声(fàn shēng)的意思:指佛教的声音或音乐,也比喻美妙的音乐声。
趺坐(fū zuò)的意思:指盘腿坐下,双脚交叉放在大腿上。
观世(guān shì)的意思:指人们应该从观察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中获取智慧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化城(huà chéng)的意思:指城市被征服,变得荒废、无人居住。
空居(kōng jū)的意思:指人在某一地方独自居住或无人居住。
三楚(sān chǔ)的意思:指愁苦、痛楚、辛酸,形容心情忧愁或痛苦不堪。
上九(shàng jiǔ)的意思:指处于最高位置或最高级别的人或事物。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云外(yún wài)的意思:指远离尘世纷嚣,超脱尘俗的境地。
竹径(zhú jìng)的意思:指狭窄而幽静的小径。
- 注释
- 竹径:竹子丛生的小路。
初地:佛教用语,指修行的初步阶段或起点。
莲峰:像莲花般的山峰,常用来象征佛教的纯洁。
化城:佛教用语,比喻理想的佛国或理想境界。
三楚:古时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泛称。
九江:中国江西省的一条大河,也指其流域地区。
趺坐:佛教中的一种坐姿,即盘腿坐,右脚放在左腿上,左脚放在右腿上。
梵声:梵呗,佛教诵经或赞唱之声。
法云: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云,遍覆一切。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轮回的境地,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 翻译
- 走过起初的竹林小道,莲花般的山峰矗立在佛化的城中。
窗外三楚的景色尽收眼底,林梢之上仿佛能看到宽阔的九江平原。
柔软的草丛承托着跏趺而坐的身体,高大的松树回荡着诵经的声音。
住在远离尘世的法云之外,静观世间,领悟到无生的真谛。
-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王维在登临辨觉寺时所见景象与内心感受。开篇"竹径从初地,莲峰出化城",通过对竹林小道和莲花山峰的描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紧接着"窗中三楚尽,林上九江平"则是诗人从高处眺望所见,三楚指长江中游之地,即今湖北、湖南一带,九江则指长江下游之地,今安徽一带,这两句展示了辨觉寺的高峻位置,可以远观千里之外的风光。
"软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中,“软草”给人以温柔舒适的感觉,而“长松响梵声”则是诗人坐在松树下听到的僧侣诵经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最后"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表明诗人超脱尘世,达到一种禅定的境界,在这种状态下看待世间万象,领悟到一切皆是无常变化的道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王维特有的山水田园诗意境,以及其深厚的佛法修为。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