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郭 尉 愿 惇 夫 以 琳 上 人 书 诗 为 示 次 韵 宋 /苏 辙 勉 强 冠 裳 四 十 余 ,同 官 早 几 亦 山 居 。朝 来 过 我 三 竿 日 ,袖 有 幽 僧 数 纸 书 。家 信 一 廛 何 计 反 ,官 供 五 斗 未 应 无 。闻 渠 秋 后 来 相 访 ,脱 粟 藜 羹 只 自 如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来(zhāo lá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变好或发展的趋势。
冠裳(guān cháng)的意思: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藜羹(lí gēng)的意思:藜羹是指用藜草制成的羹汤,比喻贫寒而简朴的生活。
勉强(miǎn qiǎng)的意思:勉强指勉力而为,勉力去做一件事情。
秋后(qiū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不久,事情的结果或后果就显现出来。
三竿(sān gān)的意思:形容酒量极大。
山居(shān jū)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同官(tóng guān)的意思:指与同为官员的人关系密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脱粟(tuō sù)的意思:摆脱束缚或限制,获得自由或解放
未应(wèi yìng)的意思:没有回应,没有应答
五斗(wǔ dǒu)的意思:五斗是一个古代的计量单位,指的是五斗米,用来形容人吃得很多、贪吃。
一廛(yī chán)的意思:形容规模庞大、数量众多。
早岁(zǎo suì)的意思:早年,年幼的时候。
只自(zhī zì)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自如(zì rú)的意思:自如指事物自然无拘束、自由自在的状态或行为。
三竿日(sān gān rì)的意思:指太阳升起到中午的时间,也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 翻译
- 勉强穿戴官服已经四十多岁,年轻时的同事也早已隐居山林。
早晨他来到我家,太阳已升起三竿,袖中藏着和尚赠送的几封信。
居住在简陋小屋,不知如何才能返回,官职虽微,俸禄勉强够用。
听说他秋天会再来拜访,那时我会准备糙米饭和藜菜汤招待他,一切如常。
- 注释
- 勉强:指不情愿或力不从心。
冠裳:古代官员的服饰。
山居:隐居山林。
过我:拜访我。
幽僧:深山中的僧人。
数纸书:几封信。
一廛:简陋的小屋。
何计:如何打算。
相访:来访。
脱粟藜羹:糙米饭和藜菜汤。
自如:自然,随意。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他以郭尉愿惇夫出示琳上人的书信为引,写下此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勉强冠裳四十馀”,描绘了诗人已届中年,但仍需勉强维持官场生活的状态。次句“同官早岁亦山居”暗示友人早年也曾选择隐居生活,与诗人形成对比。
“朝来过我三竿日,袖有幽僧数纸书”写友人来访,时间已是清晨,且带来几封僧人书信,透露出友人与僧人间的交往以及可能的禅意。
“家住一廛何计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居住简陋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官供五斗未应无”则暗示了诗人虽然官微禄薄,但生活尚能维持。
最后两句“闻渠秋后来相访,脱粟藜羹只自如”,诗人期待秋天友人来访,那时自己将以朴素的饮食招待,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重情谊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与友人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泸溪春日
风暖莺离谷,花繁蝶倦飞。
林塘供胜赏,云日弄晴晖。
古郡荒城在,芳郊游骑归。
闲来推物理,痛饮未为非。
题和仲兄碧鲜轩
竹轩居士全天真,胸中不著纤毫尘。
泠然孤照更洞彻,炯如月白垂秋旻。
纷纷俗物不到眼,但延修竹为佳宾。
一谈不交意且喻,真契岂复烦云云。
清风高节自相许,爽气晓接西山云。
一般奇绝静中觉,细香风过时时闻。
端能令人看不足,乘兴数来还更新。
欲扫寒梢挂高壁,不惜画材无此人。
嫦娥却解窥窗户,时与此君传喜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