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舍利子》由明代诗人张诩所作,通过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探讨了生命与存在的本质问题。
首句“妙明属本来”,开篇即以“妙明”二字点题,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属本来”则强调了这种妙明之性是与生俱来、本自具足的,暗示着生命深处存在着一种超越表象的真理或本源。
接着,“舍利竟何物”一问,将话题转向了佛教中的舍利,即佛祖或其他圣者的遗骨。这里以舍利为载体,探讨了生命结束后物质形态的归宿和意义,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最终去向。
“功过了不知”一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过程的理解。它提示我们,在生命的历程中,无论经历了多少成就与挫折,最终都无法确切知晓其意义,因为这些经历本身可能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而非独立于生命之外的评判标准。
最后,“终然是枯骨”以形象的比喻收尾,将生命的最终归宿指向了无常与消逝。这句话既是对物质层面的终结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在生命的尽头,所有曾经的辉煌与苦难都化为了虚无,留下的只是空无一物的躯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舍利子这一佛教象征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本质以及最终的归宿,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哲学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舣舟登滕王阁
散步登城郭,维舟古树傍。
澄江浮野色,虚阁贮秋光。
却酒淋衣湿,搓橙满袖香。
西风吹白发,犹逐少年狂。
送使君给事常东轩先生
锋车洛阳道,秋日旌旗光。
松阴父老语,何计攀夕郎。
南泉昔乐土,画戟深凝香。
今为彫瘵区,盐米忧仓皇。
一食不遑暇,众哺安能忘。
时哉异真倪,心乎爱龚黄。
报政未期年,丹诏飞十行。
正阳初继离,化瑟方再张。
岂无兰蕙丛,所思在孤芳。
履声到星辰,泰阶列寒芒。
眷怀赤子情,启齿玉帝旁。
唐相有遗烈,至今留甘棠。
百字令.寿南枝
诏飞天上,看金狨系马,西湖风月。
朝罢香烟携满袖,身在琼楼玉阙。
锦绣肝肠,珠玑欬唾,绿鬓非华发。
与谁经济,河山应笑吴越。
且把春酒寻梅,年年眉寿,坐对南枝发。
兵卫朱门森画戟,醉舞尘生罗袜。
山面高堂,溪浮新舰,留取邦人说。
等闲馀事,一时如此奇绝。
题长春亭
一径清深不起尘,芳菲红紫意随人。
应知地胜无非景,但有花开即是春。
萱草自随兰叶茂,棠花还与桂枝新。
綵衣兄弟人生乐,莫惜支筇步武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