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闻有》
《闻有》全文
明 / 徐孚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闻有穹炉使,方当来问津

衣冠他日异,名号时新

伍员虽仇楚,王琳还入陈。

不知高岭上,锡冢为何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来(dā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按照一定的规律或顺序依次发生或出现。

方当(fāng dāng)的意思:表示正好、恰巧。

名号(míng hào)的意思:指人的名字或号码。也用来形容人的声誉、名声。

时新(shí xīn)的意思:指新时代的新事物或新思潮。

他日(tā rì)的意思:指将来的日子,将来的某一天。

为何(wèi hé)的意思:为什么;为何;何故

问津(wèn jīn)的意思:向人请教或求助,寻求帮助或指点。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鉴赏

这首诗名为《闻有》,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徐孚远所作。全诗以“闻有”为题,通过一系列的对比与反问,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首句“闻有穹炉使,方当来问津”,开篇即以“穹炉使”这一形象,引出一个即将来访的人物,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变故或转折。这里的“问津”借用自《论语·里仁》中的典故,意指寻求道路或指引,隐含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期待。

接着,“衣冠他日异,名号一时新”,通过时间的转换,表达了世事无常、人事更迭的主题。衣冠的改变象征着社会地位、身份的变迁,而名号的更新则反映了个人命运的起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时间流逝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伍员虽仇楚,王琳还入陈”两句,借用了历史上的两个著名人物伍子胥和王琳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伍子胥因与楚国结仇而流亡,最终成为吴国的重臣;王琳则是南朝梁代的将领,曾多次参与战争。这两句通过对比伍子胥的复仇成功与王琳的命运多舛,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复杂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探讨。

最后,“不知高岭上,锡冢为何人”,以一个未解之谜结尾,将读者的思绪引向深远的思考。高岭上的锡冢,既可理解为对历史遗迹的追忆,也可视为对未知人物命运的感慨。这句诗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命运的不可预知性以及历史的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闻有》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对比与反问,以及对时间流转、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关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历史的深邃洞察。

作者介绍

徐孚远
朝代:明

(1599—1665)明松江府华亭人,字闇公。崇祯十五年举人。与同邑陈子龙、夏允彝等结几社相砥砺为名节。曾荐东阳许都义勇可用,而大吏指都为贼,竟杀之。弘光时以马、阮乱政不出。南都亡,起义兵抗清。松江破,周旋海上诸义旅间,鲁监国任为左副都御史。郑成功每有大事,咨而后行。后死于台湾。
猜你喜欢

由京买航还武康夜泊中途因醉晓还邑中摭实有赋

上船且偃卧,月出揽衣起。

周览郊原旷,肆毒暑未已。

河汉水色净,身寄图画里。

幽情苦跋涉,未克安所止。

忆荡西湖舟,白莲弄清泚。

歌声透夜响,钜丽瀛蓬比。

景绝四无人,风摇六桥水。

今如梦中觉,乍离官河觜。

板桥馀店灯,酒旗三尺纸。

狂来发兴深,野航暂时舣。

崖凉胜埋篷,独信桥阑倚。

倏然想归程,便迟二十里。

醉眼忘离津,风顺差可喜。

入邑日已高,不掩罍之耻。

因感孤生浮,若此能几耳。

(0)

将军教场墓

阅武场开傍古松,忽惊尘起废墙东。

黑蜂飞毒归锄下,白骨通灵入梦中。

花草地宽千骑勇,鼓鼙声撼一坏空。

若钱若马讹传久,难觅埋铭證异同。

(0)

留正仲篆畦

子欲寻安道,吾方梦惠连。

雪花成小雨,春草傍残年。

悄悄论诗夜,阴阴驻客天。

自惭私酿薄,一酌醉谁先。

(0)

和可道约同馆于都统衙

至理玄同孔老瞿,客尘觉似渐消除。

一生嚼蜡有馀味,两载离家能几书。

君已灰心参祖意,我犹滞相问童初。

宝岩不作桑间恋,榆馆能来慰索居。

(0)

取清苦廉正为韵课四古风呈漕使苏叔子·其二

释家吾业根,大者名曰苦。

吾儒视苦海,翻不翅乐土。

毳行禹安之,瓢饮颜得所。

三苏穷始荣,更有孙似祖。

(0)

赠别藤州法曹南剑张仲明·其二

黄卷堆胸次,青云出笔头。

小迂蓬岛步,聊作岭南游。

稳口开三语,平心活一州。

阴功终有报,会见袭封侯。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