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筝诗》
《咏筝诗》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秦筝绝调玉柱扬清曲。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ǒngzhēngshī
nánběicháo / shěnyuē

qínwěnjuétiáo

zhùyángqīng

xiángāozhāngduàn

shēngsuímiàozhǐ

wényīnràoliáng

níngzhīyá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高张(gāo zhāng)的意思:形容紧张、充满压力和焦虑。

绝调(jué diào)的意思:形容音乐或声音非常高妙,超凡脱俗。

妙指(miào zhǐ)的意思:指点妙处,表示指导或启示的智慧。

秦筝(qín zhēng)的意思:指琴棋书画等艺术类事物的高超技艺。

绕梁(rǎo liáng)的意思:指音乐声传得很远,声音回荡在梁上。形容歌声或音乐声非常悦耳动听。

扬清(yáng qīng)的意思:表扬清廉正直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玉柱(yù zhù)的意思:比喻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人。

颜如玉(yán rú yù)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如玉。

鉴赏

《咏筝》是一首描写古筝之美妙声音的诗,通过对比和夸张手法,抒发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切情感。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 这两句点明了古筝的高贵起源(秦筝)以及其优美的旋律(绝调、清曲),并通过“吐”和“扬”的动作描绘出筝弦跳跃的生动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 这两句则更深入地刻画了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与美感,"弦依高张断"形象地表现了筝师在高音区的精湛操作,而"声随妙指续"则描绘出声音连贯不绝,如同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最后两句“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通过对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传达了诗人被筝声所打动,甚至到了忘我的境界。"音绕梁"形象地描绘出声音在空中回旋,而"宁知颜如玉"则是对美好情感的一种比喻,暗示了听者心中的震撼与愉悦。

这首诗通过精巧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示了古筝的音色魅力,更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赞颂。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次韵梁倅

把住新花做好看,伤春时共倚阑干。

醉中不记暮烟碧,杨柳楼深燕子寒。

(0)

题金君重像杂言

誉之不喜,诋之不怒。言无疾声,行无阔步。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

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士房中住。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

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0)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读身。

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

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

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0)

题画卢仝长须赤脚

玉川破屋数间洛城中,一时际遇赤尹昌黎公。

赠以大篇意甚侈,不数李渤温造兼石洪。

买羊沽酒分俸给,时攀绿駬下虚空,月天桃李醺春风。

岂惟百世之下知卢仝,并使长须赤脚名无穷。

谁其画者善游戏,不画卢仝画奴婢。

想见煎茶七碗时,此曹颇亦沾馀味。

(0)

题朱仲华百牛图

以栋梁成厦屋,万牛不足。

以耒耜命巾车,一牛有馀。

画师幻此沮洳泽,若牯㹀犊辈且百。

太平村落丰年秋,只欠耳边闻晚笛。

老身元是牧牛儿,凭谁写作刘凝之。

(0)

彭湖道中杂书五首·其四

四月农家雨,新晴冷似秋。

炊烟笼屋润,田水破塍流。

老父携孙子,牵耕教小牛。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