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谢 王 绣 使 同 二 教 举 充 讲 宾 宋 /王 翊 龙 绣 衣 玉 斧 下 青 冥 ,端 为 斯 文 主 夏 盟 。师 道 更 全 双 璧 白 ,讲 堂 初 奏 六 茎 清 。秦 灰 不 烬 诗 书 种 ,孔 壁 犹 铿 丝 竹 声 。惟 有 渔 翁 只 自 叹 ,谈 经 敢 望 汉 鸿 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鸿生(hóng shēng)的意思:形容后代繁衍兴旺,代代昌盛。
讲堂(jiǎng táng)的意思:指讲学的地方或讲学的形式。
孔壁(kǒng bì)的意思:指墙壁上的孔洞或缺口。
六茎(liù jīng)的意思:指男子生殖器官。
秦灰(qín huī)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御史台,也用来比喻权势熏天,官僚腐败的现象。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师道(shī dào)的意思:指导教诲的道理和方法
书种(shū zhǒng)的意思:指书籍繁多,种类繁杂。也可指文化知识渊博。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谈经(tán jīng)的意思:指谈论经书、经典或学问的事情。
惟有(wéi yǒu)的意思:只有,仅有
夏盟(xià méng)的意思:指夏朝时期的联盟关系。
绣衣(xiù yī)的意思:绣衣是指绣制的衣物,比喻外表华丽但内里空虚的东西。
渔翁(yú wēng)的意思:指人生事业或利益的得失变化无常,有时候损失也能转化为收益。
玉斧(yù fǔ)的意思:指极其珍贵的宝贝,也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或稀罕物品。
- 翻译
- 身着华丽服饰的官员手持玉斧,降临青天,主持着文化的盛事和盟约。
师德如双璧般完美,课堂上响起清朗的六弦琴声,象征着知识的纯净。
秦朝的灰烬虽已冷却,但诗书的精神仍在传承,孔壁中仿佛还回荡着音乐的余音。
只有渔翁独自感叹,谈论经义怎敢期望能像汉代学者那样影响深远。
- 注释
- 绣衣:华丽的官服。
玉斧:象征权力或尊贵的玉制工具。
青冥:天空,这里指高位。
斯文:文化、学术。
夏盟:夏代的盟约,比喻文化盛事。
师道:师德。
双璧白:比喻极高的道德品质。
讲堂:课堂。
六茎清:六弦琴,象征高雅的学问。
秦灰:秦朝的遗迹,象征历史。
诗书种:诗书的精神。
孔壁:孔子讲学的地方,后泛指古代典籍。
丝竹声:音乐声,借指学术氛围。
渔翁:隐士或普通百姓。
祇自叹:只能独自感叹。
汉鸿生:汉代学者,这里指有影响力的学者。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翊龙的作品,名为《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谢意和敬仰之情的诗句。诗中融入了古典文化的元素和对教育、学术的尊崇。
"绣衣玉斧下青冥,端为斯文主夏盟。"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穿着华丽服饰(绣衣),手持玉制斧头(玉斧)的人物形象,从天空中的蔚蓝色调(青冥)中降临,似乎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或誓言,显示出对文化和知识的尊重。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 这两句提到了教师的教导方式(师道),以及使用象征智慧和纯洁的双璧,诗中还描写了在讲堂内进行第一次演奏,声音清脆动听,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学术氛围。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 这两句提到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事件,但这里指的是尽管如此,诗书依然流传后世,而孔子的墙壁上还能听到丝竹的声音。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文化和学术不灭性的赞美。
"惟有渔翁祇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个人情感,只有渔翁(可能指自己)在独自叹息,而对于探讨经典(谈经),诗人却勇敢地期望能够达到像汉代大儒那样的学术高度。
整首诗通过对古文化的描述和对教育、学术的崇敬,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尊重以及个人对于学术成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刘东山先生行边三首·其一
七月秋已肃,北风卷黄埃。
欻兹数百骑,夜过长城来。
我公调兵食,惨淡旌旗开。
前驱初出塞,黠虏惊且猜。
平生职方略,声彻单于台。
况兹仗忠义,山岳可使摧。
乃知折冲具,庙胜先抡才。
吁嗟秦汉时,无策良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