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此期勿失,善积有馀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不敢(bù gǎn)的意思:不敢指一个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做某件事情。
大字(dà zì)的意思:形容字迹大而工整,也可指人的字迹大而工整。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冠裳(guān cháng)的意思:指穿上礼服或华丽的服饰,表示正式或庄重。
岌岌(jí jí)的意思:形容局势或情况非常危险、不稳定。
节用(jié yòng)的意思:节约使用
谨身(jǐn shēn)的意思:小心保护自己的身体、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
凛然(lǐn rán)的意思:形容人的神情或气势严肃、庄重,充满威严和冷峻。
铭座(míng zuò)的意思:铭刻在座位上的标志或标语,用来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价值观的尊重和推崇。
明训(míng xùn)的意思:明确的教诲或忠告
亲在(qīn zài)的意思:亲人在身边
三大(sān dà)的意思:指某一领域或某一时期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三个人或三个事物。
少小(shào xiǎo)的意思:指年少时期,表示年轻的年纪。
庶人(shù rén)的意思:指普通百姓,平民大众。
诵习(sòng xí)的意思:指对课文、经书等进行反复背诵、熟读的学习方法。
无荒(wú huāng)的意思:没有荒废,不闲散。
先圣(xiān shèng)的意思:指古代圣贤、伟大的先哲。
孝弟(xiào dì)的意思: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美德之一。
小诵(xiǎo sòng)的意思:小声地诵读。
虚语(xū yǔ)的意思:
(1).假话;空话。《列子·周穆王》:“古之真人,其觉自忘,其寝不梦,几虚语哉。” 汉 邹阳 《狱中上梁王书》:“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下官闻‘仁不可恃,善不可依’,谓徒虚语,乃今知之。” 明 刘基 《发普济过明觉寺至深居记》:“人言天下名山水,多为浮屠所占,岂虚语哉?”
(2).不用典故的语句。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近 任昉 、 王元长 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养亲(yǎng qīn)的意思:指养育亲人,照顾家人。
有明(yǒu míng)的意思:有明指的是有能力、有才智、有见识,能够看清事物的真相。
远味(yuǎn wèi)的意思:指远方的味道,比喻离别的情感或怀念乡土。
旨远(zhǐ yuǎn)的意思: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座右(zuò yòu)的意思:指放在坐位旁边的东西,比喻经常接触的、可以供人借鉴的东西。
- 鉴赏
这首诗《高氏谨节堂》由元代诗人赵孟頫所作,通过“先圣有明训”开篇,引出古代圣贤的教诲,强调了这些训诫对于普通人的意义。诗中提到“少小诵习之,白首不敢忘”,表达了从幼年到老年的学习与铭记,体现了对传统道德的坚守。
接着,诗人以“高子躬孝弟,养亲在高堂”为例,赞扬了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行为,将孝悌之道置于家庭生活的中心。同时,“萧公三大字,岌岌端且庄”则借用了典故,进一步强调了行为的庄重与严肃性。
“对之铭座右,凛然肃冠裳”描绘了将这些道德准则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敬畏之心,举止庄重。接下来,“谨身用始节,节用乃无荒”则提出了生活与节俭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从始至终地保持节制,避免浪费。
最后,“斯言非虚语,旨远味自长”表明这些教导并非空洞之谈,其深远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值得细细品味。“守此期勿失,善积有馀庆”则寄寓了希望人们能够坚持这些道德原则,积累善行,从而获得长久的福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圣贤教诲的引用和具体事例的描述,强调了孝悌、节俭、谨慎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期获得个人品德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淳于髡酒谏
赐酒于君,饮不知味。执法在前,恐惧无既。
当此之时,一斗而醉。宗族满堂,既孝且悌。
尊卑以亲,少长有齿。当此之时,二斗而醉。
宾之初筵,跄跄济济。献酬百拜,升降有礼。
当此之时,三斗而醉。里闬过从,如兄如弟。
时和岁丰,情怀欢喜。当此之时,五斗而醉。
朋友往还,讲道求义。乐事赏心,登山临水。
当此之时,八斗而醉。男女杂坐,杯觞不记。
灯烛明灭,衣冠倾圯。当此之时,一石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