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轮 台 即 事 唐 /岑 参 轮 台 风 物 异 ,地 是 古 单 于 。三 月 无 青 草 ,千 家 尽 白 榆 。蕃 书 文 字 别 ,胡 俗 语 音 殊 。愁 见 流 沙 北 ,天 西 海 一 隅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榆(bái yú)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尸体。比喻人的生命已经消逝。
单于(chán yú)的意思:指匈奴的首领,也用来形容权势极大的人。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流沙(liú shā)的意思:比喻难以逃脱的危险或困境。
轮台(lún tái)的意思:指战争中的前沿阵地或边疆城市。
青草(qīng cǎo)的意思:指年轻人或者未经世事的人。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是古(shì gǔ)的意思:指事物过时、陈旧、不适应现实的状态或观念。
书文(shū wén)的意思:指文章、书籍等文字的内容。
俗语(sú yǔ)的意思: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台风(tái fēng)的意思:指强烈的风暴,也可比喻某种强烈的力量或影响。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西海(xī hǎi)的意思:指西方的大海,也用来比喻远离家乡、离别的地方。
一隅(yī yú)的意思:指一个小角落或一个狭小的空间。
语音(yǔ yīn)的意思:形容人说话能言善辩,口才好。
- 注释
- 轮台:古代西域地名,现新疆境内,此指边疆地区。
风物:风景和物产,泛指地方景物。
异:不同。
地是:此地是。
古单于:古时匈奴首领的称号,这里代指匈奴地区。
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此处强调时间早春。
无青草:没有绿草。
千家:形容众多的家庭。
白榆:一种树名,这里特指边疆地区常见的树木。
蕃书:外族的文字,这里指匈奴或其他西域民族的文字。
文字别:文字不同。
胡俗:胡人的习俗,这里指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风俗。
语音殊:语音差异大。
愁见:忧虑见到,引申为对某景象感到忧心。
流沙北:北方的沙漠地带。
天西海一隅:天边西海的一个角落,形容极其遥远的地方。
- 翻译
- 这里的风景与内地截然不同,因为这里是古时匈奴单于的地盘。
三月时节这里还没有长出青草,上千户人家周围种满了白榆树。
他们的文字与我们的大不相同,匈奴的风俗和语言也十分独特。
望着北方的流沙地带,心中愁苦,那里是天边西海的一个角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在春日的萧瑟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异族文化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边疆生活的独特感受。
"轮台风物异,地是古单于。" 开篇即点明地点特色,轮台一带风光迥异,是古代单于部族所在地,透露出历史的沧桑。
"三月无青草,千家尽白榆。" 这两句描写了边塞春日的景色,不见绿色的青草,只有千家户户的白榆树,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荒凉美。
"蕃书文字别,胡俗语音殊。" 这里的“蕃书”指的是少数民族的书籍,“胡俗”则是对边疆异族文化的称呼。这两句突显了中原与边疆在文化上的差异,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自己身处异乡的感受。
"愁见流沙北,天西海一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对眼前延绵不断的黄沙和遥远的西海,诗人感到无尽的忧思,这种景象也激起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文化差异的独特感受,以及那种在异地怀念家园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如此江山/齐天乐.寓齐天乐
西风扬子江头路。扁舟雨晴呼渡。
岸隔瓜洲,津横蒜石,摇尽波声千古。诗仙一去。
但对峙金焦,断矶青树。
欲下斜阳,长淮渺渺正愁予。中流笑与客语。
把貂裘为浣,半生尘土。
品水烹茶,看碑忆鹤,恍似旧曾游处。聊凭陆谞。
问八极神游,肯重来否。如此江山,更苍烟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