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沙(bái shā)的意思:白沙是指沙子的颜色非常白,用来形容地面洁白无瑕的样子。引申为形容事物纯洁无暇,没有瑕疵。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高悬(gāo xuán)的意思:悬挂在高处。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箬笠(ruò lì)的意思:指对人的称颂和赞美。
桑梓(sāng zǐ)的意思:指自己的家乡或故乡。
沙村(shā cūn)的意思:沙村指的是荒凉贫瘠的村庄,形容环境贫乏、荒凉凄凉的地方。
世虑(shì lǜ)的意思:指因为过度担心而忧虑,对世事忧虑不安。
藤萝(téng luó)的意思:指藤蔓盘旋、攀附在树木上的植物,比喻人或事物相互依存、相互牵连的关系。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月白(yuè bái)的意思:形容月光洒在地面上,犹如白色的光线。
杖藜(zhàng lí)的意思:杖藜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指行走艰难、步履蹒跚的样子。
遮道(zhē dào)的意思:阻挡道路,堵塞通行。
中行(zhōng xíng)的意思:指正直、廉洁的行为,也可指行走中间,不偏不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田家时所见所感的温馨场景。首句“儿童遮道问来程”,生动展现了孩子们的好奇与热情,他们沿路相迎,关心着访客的到来,以孩童特有的方式表达欢迎之意。接着,“笑插江花拥袂迎”一句,通过“笑”字和“江花”的点缀,渲染出一种欢快、生机勃勃的氛围,仿佛整个自然都在为访客的到来而欢腾。
“门扫藤萝如有约,地连桑梓岂无情”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门边的藤萝和连绵的桑梓赋予情感,暗示着主人对来访者的期待与深情厚谊,营造了一种宾主情深、家园温暖的意境。
“梨尊细倒邻翁醉,箬笠高悬世虑轻”描绘了主人款待邻人的场景,通过“梨尊”(盛满梨子的酒器)和“邻翁”(邻居家的老者)的醉态,以及“箬笠”(草帽)的高悬,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体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月白沙村归路晚,杖藜人在画中行”以月光洒在白沙村的夜晚景象收尾,画面静谧而美好,访客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卷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拜访经历的深深喜爱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的韵味。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