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其四》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与(bù yǔ)的意思:不互相交流或接触
端五(duān wǔ)的意思:端午节
冥顽(míng wán)的意思:形容思想顽固,不肯听劝。
品人(pǐn rén)的意思:品德高尚的人
人人(rén rén)的意思:指每个人都具备某种特质或状态。
四端(sì duān)的意思:形容人品行端正,具备正直、忠诚、诚实、尊敬四个方面的品质。
童儿(tó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也可泛指年轻人。
五品(wǔ pǐn)的意思:指官职的等级,特指明朝官员的五种品级。
小校(xiǎo xiào)的意思:小校是指军队中的士兵,也可以泛指年轻而有才能的人。
义理(yì lǐ)的意思:义理指的是道义、道理、道德规范等。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的正确的道德准则和道理。
与知(yǔ zhī)的意思:与知指与人交流、交往,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 注释
- 见:遇见。
村:村庄。
师:教师。
教:教导。
义理:道德原则。
训童儿:教育儿童。
四端:人的四种基本道德情感(仁、义、礼、智)。
五品: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人有:每个人都具备。
冥顽:顽固无知。
不与知:不能理解。
- 翻译
- 如果见到乡村里的小学老师,
他们教导孩子们道理和伦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彭龟年所作的《送徐仲洪尉南安八首》中的第四首。诗中表达了对乡村教师的敬意和对教育理念的强调。诗人以见到乡村小学老师教导孩子们为例,指出每个人都具备仁、义、礼、智、信这四端五品的道德品质,即使有些人看似愚钝,也不能否认他们内心深处具备这些美德。诗的主题围绕教育和人性的本质,鼓励人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可能性,不应忽视他们的潜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