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
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
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
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
百忧(bǎi yōu)的意思:形容烦恼、忧愁非常多。
扁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小巧轻便的船只,也用来比喻身世低微或贫寒的人。
冰炭(bīng tàn)的意思:形容极端的差别或对比。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遂(bù suí)的意思:事情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式或计划进行,不顺利。
不孤(bù gū)的意思:不独自,不孤单
尘垢(chén gòu)的意思:指尘土和污垢,比喻极其微小的错误或过失。
箪瓢(dān piáo)的意思:指简朴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条件。
服膺(fú yīng)的意思:指心甘情愿地接受并遵守某种规章制度或者服从某个人的指挥。
高士(gāo shì)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高深学问的人。
简策(jiǎn cè)的意思:简单而有效的策略或办法。
江南(jiāng nán)的意思:江南是指中国南方的江苏、浙江一带,也用来形容美丽的南方风景。在成语中,江南多指江苏、浙江一带的地域。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乐名(lè míng)的意思:指人们对于享有盛名、享乐的人的称呼。
梦觉(mèng jué)的意思:形容梦境非常真实,仿佛觉醒一般。
磨铅(mó qiān)的意思:指无谓的辛苦或努力,没有实际效果。
慕乐(mù lè)的意思:向往快乐,渴望欢乐。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前车(qián chē)的意思:指以前的事例或教训,作为后人的借鉴。
勤劬(qín qú)的意思:勤劳努力
蘧庐(qú lú)的意思:蘧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个人的住所或居所。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拾紫(shí zǐ)的意思:拾紫是指采集紫色的花朵,比喻选取最好的事物或人才。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退藏(tuì cáng)的意思:指逃脱、避开困境或危险。
外慕(wài mù)的意思:指对外国或外地的事物产生向往、崇拜之情。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晤语(wù yǔ)的意思:晤语是指会面时的言辞,指会谈、交谈。
五湖(wǔ hú)的意思:指泛指全国各地、世界各地。
无与(wú yǔ)的意思:没有可以相比的;无与伦比
无已(wú yǐ)的意思:没有止境,无法满足
萧然(xiāo rán)的意思:形容冷清、寂寞无人的样子。
校雠(xiào chóu)的意思:指争辩、争吵、争斗。
轩冕(xuān miǎn)的意思:指君主即位后,戴上皇冠,穿上龙袍,举行隆重的加冕典礼,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也比喻最高权力的象征。
循环(xún huán)的意思:指事物不断重复、循环往复的过程。
倚伏(yǐ fú)的意思:依靠、倚赖、依仗。
于于(yú yú)的意思:形容物体相互依附或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紫朱(zǐ zhū)的意思:形容颜色鲜艳夺目。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过所作,名为《湖阴有隐君子作轩曰独乐乡人常希古为赋诗属予同作寄之》。诗中通过对比颜回和世俗之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首句“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引用颜回的故事,说明即使生活贫困,内心也能充满快乐。接着,“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强调了内心的满足比外在的享乐更为重要,诗书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则指出官位和荣誉虽然表面上光鲜,但同时也伴随着烦恼和责任。接下来的“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表达了对颜回虽未得到官位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的赞赏。
“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揭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则告诫人们不要嘲笑他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需要自我反省。
“嗟我晚闻道,一官真蘧庐”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悟人生道理的感慨,官位不过是暂时的栖身之所,并非永恒的归宿。“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体现了诗人对物质得失的淡泊态度。
“尘垢未忘扫,冰炭久已除”表明诗人内心已经摆脱了杂念和困扰,心境平和。“萧然百忧释,梦觉两于于”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最后,“江南有高士,以乐名其居”提到江南有一位高人,以快乐为名,象征着理想中的隐逸生活。“嗜不同众好,德则良不孤”赞扬这位高士与众不同,品德高尚。“磨铅事简策,校雠独勤劬”描述了高士专心于学问,勤奋不息。“持此返退藏,不愿拾紫朱”表达了高士追求内心的平静,不愿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黄卷有晤语,舍兹无与娱”说明高士与书籍为伴,享受其中的乐趣。“安得乘扁舟,访君在五湖”表达了诗人希望亲自去探访这位高人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颜回故事的引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儒家文化中“内圣外王”思想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个人内心修养的重视。
沈郎已自拚憔悴,惊心又闻秋雨。
做冷欺灯,将愁续梦,越是宵深难住。千丝万缕。
更搀入虫声,搅人情绪。
一片萧骚,细听不是故园树。
沈沈更漏渐咽,只檐前铁马,幽愁如诉。
倘是残春,明朝怕有,无数飞花飞絮。天涯倦侣。
记滴向篷窗,更加悽苦。欲谱潇湘,黯愁生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