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转路欲迷,忽见湖水白。
树杪过微雨,到村日已夕。
稍获恣意眠,裹衾足得直。
跋涉(bá shè)的意思:艰难地行走、徒步艰辛地旅行。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惝恍(chǎng huǎng)的意思:慌张迷茫的样子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登高(dēng gāo)的意思:指登上高山或高楼,比喻达到较高的位置或境地。
递过(dì guò)的意思:将物品或信息传递给他人
风尘(fēng chén)的意思:指人在纷繁世事中历尽风雨、沧桑变化后依然保持坚强、不屈的品质。
高楼(gāo lóu)的意思:高楼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也常用来比喻权势、地位、能力等方面的高度。
古驿(gǔ yì)的意思:古代的驿站,比喻过去的事物或旧时代的人物。
今昔(jīn xī)的意思: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表示时间的变迁和事物的变化。
况复(kuàng fù)的意思: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历历(lì lì)的意思:清晰明了,如实详细。
憩息(qì xī)的意思:休息,放松
敲火(qiāo huǒ)的意思:指用木棒或石锤等敲打火石产生火花,引火点燃柴草或木柴。比喻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使事情得以实现或推进。
树杪(shù miǎo)的意思:指树木的尽头,比喻事物或人到了最后阶段或极限。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形影(xíng yǐng)的意思:形影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体和影子都存在,形容人或物体的形状、形态和姿态非常相似。
墟烟(xū yān)的意思:墟烟指的是农村集市烟火冲天的繁华景象,也用来形容繁忙、热闹的场面。
颜色(yán sè)的意思:外表强硬,内心软弱
异时(yì shí)的意思: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
远山(yuǎn shān)的意思:远离自己所在的地方,到更远的地方去。
振衣(zhèn yī)的意思:指人的衣服被风吹动,形容人的精神振奋、意气风发。
治装(zhì zhuāng)的意思:指伪装、假装
主人(zhǔ rén)的意思:指拥有权力、地位或掌握主动权的人。
恣意(zì yì)的意思:任意,放肆,不受限制地随心所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途跋涉后,夜宿陆氏楼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去家已旬馀,风尘上颜色”点明了诗人离家已久,风尘仆仆,面容疲惫的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弃舟治装行,迢递过古驿”描述了诗人离开舟船,整理行装,穿越遥远的古老驿站,继续前行的情景,体现了旅途的漫长与艰难。
“山转路欲迷,忽见湖水白”两句,通过山峦的变换和突然见到湖面泛起的白色波光,表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惊喜与发现。随后,“树杪过微雨,到村日已夕”则描绘了途中经过细雨蒙蒙的树林,太阳即将落山时到达村庄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
“主人出门迎,敲火暂憩息”写出了诗人抵达村庄后受到主人的热情接待,短暂休息的情景,给人以温暖和慰藉。接下来,“振衣登高楼,波远山历历”描绘了诗人振作精神,登上高楼,远眺波光粼粼的水面和清晰可见的山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白露横天长,墟烟压檐湿”则通过白露弥漫的天空和压在屋檐上的薄雾,描绘了夜晚村庄的静谧与湿润,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意境。最后,“境异时亦迁,惝恍异今昔”表达了诗人对环境变化和个人经历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恍惚感觉。
“稍获恣意眠,裹衾足得直”写出了诗人获得短暂的安宁,安心睡眠的情景,体现了旅途劳顿后的放松与满足。“始知跋涉艰,况复形影只”则总结了诗人对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孤独生活的深刻体会,表达了对生活不易的感慨和对陪伴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艰辛的反思、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孤独的探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鬓丝禅榻秋如许。记残篝、照影那宵情绪。
病酒愁花,把手相怜尔女。
阁外疏钟风曳远,又竹外、萧萧凉雨。凄楚。
只银屏烟水,梦边寻去。
无奈此日重来,认佛眉低锁,似愁无语。
容易断人肠,者断笺词句。
萍絮天涯朋旧散,况憔悴、慧娘眉怃。延伫。
但晓莺、啼上碧桃一树。
蜜白凝肪,犀黄点粟,幺莺弄影翩舞。
贮恨能深,含情不卷,恍听小琼低语。
断来响腻,并堕梦、纤无寻处。
月媚风娟时节,蜻蛉飞上三五。沉沉晓凉窗户。
倚冰奁、粉花调露。瘦绝秋姿妆束,便输伊素。
莫问钿蝉消息,记翠被、红灯夜深雨。
一角湘烟,楚宫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