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宝震寺》
《宝震寺》全文
明 / 释惠连   形式: 七言律诗

古木森阴避喧,半檐聊结数苔垣。

因思白足参谒,贪看青山不掩门。

趺坐每依芳草席倦游懒上碧云村。

自从粒米须弥破,客至难供菜满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足(bái zú)的意思:白色的脚,形容人的脚非常干净。

避喧(bì xuān)的意思:避开喧嚣和嘈杂的环境,寻求宁静和安宁。

碧云(bì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晴朗的蓝天白云,形容景色美丽明朗。

参谒(cān yè)的意思:参见拜访高官或上级领导。

草席(cǎo xí)的意思:指草做的席子,比喻简陋的住处或简朴的生活方式。

常参(cháng cān)的意思:常常参与、经常参加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趺坐(fū zuò)的意思:指盘腿坐下,双脚交叉放在大腿上。

供菜(gòng cài)的意思:指供奉神灵或祖先的食物。

倦游(juàn yóu)的意思:指旅行疲劳,对游玩失去兴趣和激情。

看青(kàn qīng)的意思:观看草木的颜色。

满盘(mǎn pán)的意思:指全部、完全。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森阴(sēn yīn)的意思:指树木茂盛,阴影重重的景象。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云村(yún cūn)的意思:指人口众多、繁华热闹的地方。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居住在宝震寺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古木森阴可避喧”,以“古木”和“森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环境,暗示了寺庙的清幽与隐逸。接着,“半檐聊结数苔垣”一句,通过描述僧人利用寺庙的一角搭建简陋的遮蔽物,进一步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随性。

“因思白足常参谒,贪看青山不掩门。”这两句表达了僧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难以割舍对山川景色的欣赏,以至于连门都不愿关闭,仿佛时刻准备迎接大自然的呼唤。

“趺坐每依芳草席,倦游懒上碧云村。”这里通过“趺坐”(盘腿而坐)和“芳草席”的描写,展现了僧人修行时的宁静与平和,同时也流露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倦游懒上碧云村”则暗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寺庙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最后,“自从粒米须弥破,客至难供菜满盘。”这一句以“粒米须弥破”比喻僧人生活极其简朴,即使是招待客人,也难以提供丰盛的菜肴,体现了僧人对物质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僧人在宝震寺中简朴而又充满禅意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佛教徒对于自然、生活以及精神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作者介绍

释惠连
朝代:明

惠连,西樵山白云洞宝峰寺僧。明世宗嘉靖年间人。事见明郭棐《岭海名胜记》卷二。
猜你喜欢

与侄常游东庵

水树围庵绿几层,阴中敲户昼登登。

十年重到犹为客,半日才闲且访僧。

旧履尘生趺后席,乱幡风纮供余灯。

高斋对作忘言坐,此事堪怜汝亦能。

(0)

送荥阳公行边

风卷双旌雪覆鞯,远骑白马出行边。

兵驰空壁三千帜,客宴高堂十万钱。

屏里旧图鱼复阵,灯前新注《豹韬篇》。

功成他日论诸将,只有荀郎最少年。

(0)

赠妓

乐籍小名收,侯家旧主讴。

笑能撩客喜,醉肯逐人留。

蝶识薰香气,莺惭度曲喉。

更怜谙酒令,少日住扬州。

(0)

赠金华隐者

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迹纪真箓。

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楼台缥缈开烟霞,天帝赐与神仙家。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师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飞行恍惚谁解寻,漫说至今犹不死。

松花酒熟何处游,瑶草自绿春岩幽。

群羊卧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驯似牛。

闻有隐君子,乃是学仙者。

自从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轻。

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许飧,铁杖来敲石门响。

(0)

皋桥

阊门啼早鸦,拂面见飞花。

绿水通螭舫,红桥过犊车。

谁寻伯通宅,只问泰娘家。

(0)

秋日江馆咏怀

十年世事渐多更,自叹而今岂复生。

未有佳儿书谩读,既无俗客酒频倾。

烟生远坞闻鸡唱,潮落平沙见蟹行。

秋后思归凡几度,夕阳江上望高城。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