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郡 斋 读 经 唐 /羊 士 谔 壮 龄 非 济 物 ,柔 翰 误 为 儒 。及 此 斋 心 暇 ,翛 然 与 道 俱 。散 材 诚 独 善 ,正 觉 岂 无 徒 。半 偈 莲 生 水 ,幽 香 桂 满 炉 。息 阴 惭 蔽 芾 ,讲 义 得 醍 醐 。迹 似 桃 源 客 ,身 撄 竹 使 符 。华 夷 参 吏 事 ,巴 汉 混 州 图 。偃 草 怀 君 子 ,移 风 念 啬 夫 。翳 桑 俄 有 绩 ,宿 麦 复 盈 租 。圆 寂 期 超 诣 ,凋 残 幸 已 苏 。解 空 囊 不 智 ,灭 景 谷 何 愚 。几 日 遵 归 辙 ,东 菑 殆 欲 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巴汉(bā hàn)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极为勤奋努力。
蔽芾(bì fèi)的意思:指草木茂盛,遮蔽了庙宇的屋檐,比喻人的才能被庸人所遮蔽。
不智(bù zhì)的意思:愚蠢、笨拙
超诣(chāo yì)的意思:超越卓绝的才能或成就
凋残(diāo cán)的意思:指花木凋谢、植物凋零,形容事物衰败、残破无存。
东菑(dōng zī)的意思:指在东方的菑田,比喻在东方偏僻地方的荒地或贫瘠之地。
独善(dú shàn)的意思:独自善良、独立行善,不依赖他人。
归辙(guī zhé)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轨道或位置,比喻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或回到原来的轨迹。
华夷(huá yí)的意思:指中国与外国的对比。华指中国,夷指外国。
济物(jì wù)的意思:指帮助、救济物品或人,使其得到恢复或改善。
讲义(jiǎng yì)的意思:指用来讲解、教授知识的书籍或材料。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空囊(kōng náng)的意思:指空气囊袋,比喻虚有其表、无用之物。
吏事(lì shì)的意思:指官吏的事务,也泛指官府的事务。
灭景(miè yǐng)的意思:指景色荒凉、破败,不再美丽壮观的景象。
柔翰(róu hàn)的意思:形容书法笔迹柔软、优美。
散材(sàn cái)的意思:指散乱的材料或物品,也比喻零散的人才或零碎的知识。
啬夫(sè fū)的意思:指吝啬、小气的人。
生水(shēng shuǐ)的意思:指没有经过沉淀、净化处理的水,比喻没有经过加工、筛选的事物。
使符(shǐ fú)的意思:指使用符咒、符箓等魔法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宿麦(sù mài)的意思:指宿在麦田中的鸟儿,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居住或停留。
桃源(táo yuán)的意思: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或乌托邦,也用于形容人们过着宁静、幸福、自由自在的生活。
醍醐(tí hú)的意思:指最好的、最精华的东西。
无徒(wú tú)的意思:没有学生或徒弟。
息阴(xī yīn)的意思:停止活动,休息,停歇
香桂(xiāng guì)的意思:形容声誉好、才华出众的人。
偃草(yǎn cǎo)的意思:指隐藏身份,保持低调,不引起注意。
翳桑(yì sāng)的意思:指有负罪、有过错的人,也用来形容心中有愧疚的人。
移风(yí fēng)的意思:转变风向,改变思想或风气。
幽香(yōu xiāng)的意思:指花香、草香等淡雅而清幽的香气。
圆寂(yuán jì)的意思:指佛教中僧人圆满地结束一生,离开尘世,归入涅槃。也泛指人死亡。
斋心(zhāi xīn)的意思:指修养心性,慎独自省,追求心灵的纯净与宁静。
正觉(zhèng jué)的意思:指正直、清醒的觉悟和认识。
竹使(zhú shǐ)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由于自身的特点或优势,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或影响力。
壮龄(zhuàng líng)的意思:壮龄指年纪在壮年期的人,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处于充盈、旺盛的状态。
桃源客(táo yuán kè)的意思:指追求理想生活的人。
竹使符(zhú shǐ fú)的意思:指竹子制作的符咒,用来传递信息、传达指示。
- 注释
- 壮龄:壮年时期。
济物:济世救民。
柔翰:文弱之才。
儒:儒家。
暇:闲暇。
翛然:自由自在。
散材:散漫之才。
正觉:正道觉悟。
莲生水:莲花出水。
幽香:香气。
息阴:荫庇。
蔽芾:遮蔽。
讲义:讲解佛法。
醍醐:佛教中的高深教义。
迹似:生活像。
竹使:竹简上的官职。
华夷:中外。
巴汉:巴蜀地区。
偃草:怀念。
啬夫:古代负责税收的小官。
翳桑:桑树。
宿麦:陈麦。
圆寂:佛教中指修行者的死亡。
凋残:凋零。
解空囊:空虚的内心。
灭景谷:消灭光明。
归辙:归途。
殆:几乎。
芜:荒芜。
- 翻译
- 壮年未能济世,文弱之才误入儒门。
如今心静有闲暇,随道逍遥自在无拘。
散漫之材本应独善其身,正道觉悟难道没有同道。
诵经半偈莲花出水,禅香满室如桂馥郁。
荫庇他人我心有愧,讲解佛法获深义。
生活如桃源隐士,职务却似竹使忙碌。
中外官员共理政务,巴蜀之地地图混淆。
怀念君子,期待移风易俗如啬夫。
桑树迅速结果,宿麦丰收满仓库。
追求圆寂超脱,万物凋零幸而复苏。
空囊已空非智者,消灭光明实乃愚行。
归途尚需时日,东边田地几乎荒芜。
- 鉴赏
这首诗名为《郡斋读经》,出自唐代诗人羊士谔之手。从诗的内容来看,羊士谔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知识、智慧与修养的追求。
"壮龄非济物,柔翰误为儒。" 这两句表明在年轻力壮时未能济世救人,只是在书卷中误入儒家学说,显露出诗人对个人早期志向与实际行动之间差距的反思。
"及此斋心暇,翛然与道俱。" 当到了闲暇时刻,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大道相伴随,体现了诗人在静谧中寻找精神寄托和提升自我修养的愿望。
"散材诚独善,正觉岂无徒。" 这两句强调了个人才华虽独立但并非孤立,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希望有志同道合者相伴。
"半偈莲生水,幽香桂满炉。" 莲花在水中生长,桂香充盈炉膛,是诗人借景抒情,寓意高洁和清香之美。
"息阴惭蔽芾,讲义得醍醐。" 阴霾散去,芜花显露;讲述经书得到了精华,这里说明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中得到净化和升华。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个人修养、学问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进一步表达。"迹似桃源客,身撄竹使符。" 诗人自比为桃花源中的隐者,与竹林中使者相呼应,寓意超脱尘世。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个人成就、智慧和心灵修养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内在世界和外部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追求真理、提升自我修养,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尚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