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全文
唐 / 戴叔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云雨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相见,却恨寄书多。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ánzhōu使shǐyuànshūqíngjiāngxiàlánduān
táng / dàishūlún

yúnxiāosànyōuyōuguān
cóngfànzhōujìndòngtíng

chǔshuǐjìnqiūfēngjīnyòuguò
yīnxiāngjiànquèhènshūduō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楚水(chǔ shuǐ)的意思:楚水指的是楚国的水,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的水。

洞庭(dòng tíng)的意思:指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发展趋势。

寄书(jì shū)的意思:通过书信传递信息或表达思念之情。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无因(wú yīn)的意思:没有原因、没有缘由

相见(xiāng jiàn)的意思:彼此见面,相互相见。

萧散(xiāo sàn)的意思:形容人们的生活或行为松散、不规律,没有秩序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云雨(yún yǔ)的意思:云雨是一个形容两个人之间发生性关系的成语。在古代,云雨常常被用来暗指两个人之间的性行为。

翻译
云雨已消散,关河悠长无尽。
我们都忙于泛舟劳役,近在咫尺却只能隔着洞庭湖波涛。
楚地的江水绵延不绝,秋风吹过又带来新的季节。
无法与你相见,只遗憾书信往来频繁
注释
云雨:比喻离别或情感的起伏。
汎舟役:泛舟劳作,形容忙碌的生活。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涛,象征难以逾越的距离。
楚水:泛指南方的江水,可能暗指思念之人所在之地。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
无因:没有机会。
恨:遗憾,对不能相见的惋惜。
寄书多:频繁寄送书信,表达思念之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开篇“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两句,以云雨和关山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遥远的情景。“俱从汎舟役,近隔洞庭波”则是说诗人与亲人都在工作的岗位上,尽管相隔不远,但却像洞庭湖的波涛一样,无法即刻跨越。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这两句,通过对楚水流淌和秋风吹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则是说尽管有机会通过书信联系,但即使如此,也还是感到不够,充满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诗中使用了“悠悠”、“俱从”等字眼,以及“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的反复,增添了一种淡远而哀愁的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
朝代:唐   字:幼公(一作次公)   籍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   生辰:732—789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猜你喜欢

戊辰元日作·其九

斑斑吾鬒发,已老是姿年。

欲饮无吴酒,长吟只楚篇。

南风吹水淡,朔雪化云鲜。

采十难为养,今春早种田。

(0)

奉寿天雄成少傅

天格康公寿,无疆是此辰。

宗功还介弟,相业似先臣。

玉杖敦长日,金芝得大春。

老人今北极,光抱日重轮。

(0)

送黄太史·其五

老我惟周易,玄亭在日南。

无人问杨氏,夫子即桓谭。

天地心相契,羲皇梦正酣。

京花见知己,为道雪毵毵。

(0)

儿明洪生日示之·其二

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

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

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

(0)

奉酬张超然处士·其一

久知闽海上,处士有君贤。

草野心谁识,春秋论自传。

家浮江左地,客作日南天。

一见成胶漆,情因道义偏。

(0)

黄冈·其七

端溪閒采砚,系艇峡江滨。

匍匐窥岩口,殷勤问峒人。

千金开未得,一片乞须频。

细认莓苔字,方知此穴真。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