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
不经(bù jīng)的意思:不经意地、不经过思考地。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纷纷(fēn fēn)的意思:形容事物多而杂乱,众多的样子
归视(guī shì)的意思:指回想过去的事情,回顾往事。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后世(hòu shì)的意思:指将来的世代或后代。
久已(jiǔ yǐ)的意思:长久以来已经存在或已经发生。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闾巷(lǘ xiàng)的意思:指狭小的巷道或街道。
马客(mǎ kè)的意思:指马车上的客人,比喻受人招待的客人。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扰扰(rǎo rǎo)的意思:指连连扰乱、打扰。
上文(shàng wén)的意思:指前文、前述的内容。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势利(shì lì)的意思:形容人追求权势和利益,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不顾及道义和情感。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往还(wǎng huán)的意思:来回走动;往返移动。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巷人(xiàng rén)的意思:指普通百姓,也可指居住在小巷中的人。
心迹(xīn j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内心感情、思想、意志等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痕迹或迹象。
自问(zì wèn)的意思:自己问自己,自我审问
车马客(chē mǎ kè)的意思:指经常乘坐车马旅行的人,也用来形容经常奔波劳累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世态的无奈与批判,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生活状态和那些追逐权力与利益的人群,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之道的不屑。开篇“扰扰车马客,各以势利奔”直白地描绘了一幕幕权贵与权力的追逐场景,而诗人则自问自己的立场,“自问闾巷人,何为亦纷纷”,表现出一种对自己是否也被卷入这种世态的迷茫。
接着“与客成往还,勉就俗所敦”一句,诗人似乎在尝试着去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与那些追逐利益的人群保持一定的交往。然而,这种适应并非出自内心真实的认同,而是出于对世俗规范的无奈接受。
“礼不经圣人,颇厌后世烦”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分注重形式礼节而忽视真正道德与文化传承的批评。这种批评不仅针对当时社会,更是对整个历史传统的一种反思。
“欲问无所得,归视纸上文”则显示出诗人在面对现实困惑时,求解于书籍知识的行为。这一行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书面知识的重视与依赖,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寻找答案的无奈。
“非以孔子心,尚拜阳货豚”这句中,“阳货豚”指的是汉代的权臣董仲舒,他推崇儒学但也有追求个人功名利禄的一面。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口是心非、形式主义的批判。
“乃知偪仄间,心迹久已分”则揭示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于世俗与道德的分裂,这种分裂源自于长期以来对世态的观察和体验。
最后,“去矣可奈何,更问来者门”一句,无疑是诗人对于自己在世俗中的立足点与方向的一种无力感和询问。这里的“更问来者门”可能是在寻求一种新的出路或者说是在质疑那些仍旧追逐世态的人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呈现了一幅复杂的社会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个人的精神困境和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方塘滟宿涨,曲涧来飞湍。
光涵郁蓝天,澒洞碧玉宽。
小亭尘土外,瓦影浮朱栏。
霜渚写秋色,烟林养渔竿。
佳人秋霞衣,皎皎明月冠。
欲濯且无尘,隐几得妙观。
海若眩河伯,等在蜗角端。
那知坳堂上,杯水生涛澜。
云间谢公子,五字冰雪寒。
展读胜图画,经行记林峦。
九垓未暇游,据壳谅匪安。
一到定何日,眷焉抱长叹。
登云阁上二诗仙,不共凭栏仅一年。
耳冷高谈增企仰,目惊健笔忆攀缘。
挼蓝环翠应依旧,转毂流光已屡迁。
秖忆醉吟风月处,数竿修竹带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