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非(bǎi fēi)的意思:指百种错误、错误纷呈。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禅师(chán shī)的意思:指佛教禅宗的高僧,也泛指精通禅宗的人。
地狱(dì yù)的意思:地狱是指佛教和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意指罪恶的人在死后所要受到的惩罚和痛苦。引申为极度痛苦的境地或环境。
烦恼(fán nǎo)的意思:指心情烦闷,苦恼困扰。
非法(fēi fǎ)的意思:违反法律的行为
佛道(fú dào)的意思:佛道是指佛教和道教,代表了中国传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两大主要流派。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空无(kōng wú)的意思:形容空虚无物,毫无内容或价值。
空名(kōng míng)的意思:空洞无实际内容的名声或声誉。
六尘(liù chén)的意思:指红尘世界中的六种尘埃,即金银财宝、名利声色、爱欲情感、生死离别、得失荣辱、师徒朋友。
涅盘(niè pán)的意思:涅盘是佛教用语,指的是通过修行、超脱尘世,达到解脱、彻底摆脱一切痛苦和尘世纷扰的境界。
平等(píng děng)的意思:指人们在权利、地位、待遇等方面没有差别,互相平等对待。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圣智(shèng zhì)的意思:指高尚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
四句(sì jù)的意思:四句指的是四个句子,通常用来形容一段话或文章的内容简洁明了。
所染(suǒ rǎn)的意思:受到影响或感染
坦然(tǎn rán)的意思:坦然指的是心情平静、毫无顾虑,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表现出的从容和镇定。
贪嗔(tān chēn)的意思:贪嗔是指人们贪图财富、物质享受和怀有嫉妒心理,这是佛教中所说的三毒之一。
天堂(tiān táng)的意思:指极乐世界,也用来比喻极度幸福的境地。
无作(wú zuò)的意思:没有行动或没有作为。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无明(wú míng)的意思:无明是佛教用语,意为无明状况或无知状态。
惺惺(xīng xīng)的意思:形容人心地善良、体贴,富有同情心。
玄解(xuán jiě)的意思:深奥的解释或理解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圆成(yuán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达到圆满完善的状态。
正觉(zhèng jué)的意思:指正直、清醒的觉悟和认识。
众生(zhòng shēng)的意思:指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和其他动物。
自制(zì zhì)的意思:自己制作或创造,不依赖于外部力量。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 鉴赏
这首诗由南北朝时期的高僧宝志所作,名为《十四科头(其十二)境照不二》。宝志大师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佛法深邃理解的独到见解。
诗中首先提出“禅师体离无明”,意指禅师在修行过程中,通过去除内心的迷惑和无知,达到心灵的清净状态。接着,“烦恼从何处生?”则引出对烦恼根源的思考,暗示烦恼并非外在事物所生,而是内心意识的产物。
“地狱天堂一相,涅盘生死空名”这两句,宝志大师运用对比手法,指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恶、生死、天堂或地狱之分,一切皆是虚幻的表象。接下来,“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强调了佛法修行的内在性,即贪嗔等烦恼和佛道的追求都不是外在行为所能实现的,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和解脱。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表明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众生皆有佛性,每个人都有成为圣者的可能性,关键在于自我觉悟。这体现了佛教对众生平等的深刻认识。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即不被外界的声色名利所干扰,保持内心的纯净,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都应符合无生的真理。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强调了正念的重要性,即在每一念中都能洞察宇宙的真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指出真正的佛法修行不是遵循固定的教条或法律,而是通过自我约束和内心的自由,达到圆满的境界。
最后,“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总结了整个修行过程,即超越了文字和形式的束缚,达到了与宇宙本源的合一,如同虚空一般,没有任何执着和依赖。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佛教修行的精髓,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本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