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有以沙汰僧道为请者朕谓沙汰何难即尽去之不过一旨之颁天下有不奉行者乎但今之僧道实不比昔日之横恣有赖於儒氏辞而辟之盖彼教已式微矣且藉以养流民分田授井之制既不可行将此数十百万无衣无食游手好閒之人置之何处耶故为诗以见意》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邪(pì xié)的意思:辟邪是指能够驱除邪恶势力,避免灾祸的能力或手段。
二氏(èr shì)的意思:指两个人或两个家族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相互依存。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画景(huà jǐng)的意思:描绘景物,形容描述生动逼真。
讵能(jù n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或人的能力非常有限,不能胜任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要求。
可哀(kě āi)的意思:可怜、可悲
泥古(nì gǔ)的意思:形容言辞或行动过时、陈旧。
日下(rì xià)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地位或声誉下降,形容衰落或败落。
诗材(shī cái)的意思:指写作才能出众,具有优秀的文学天赋。
颓波(tuí bō)的意思:形容事物衰败、没落、颓废不振。
资画(zī huà)的意思:指人的才能和技艺出众,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清朝乾隆皇帝对于僧道问题的看法。他批评了试图彻底淘汰僧道的建议,认为这并非必要。他认为现今的僧道不像过去那样放纵,他们对社会有一定的作用,如救济流民和分配田地。诗人指出,如果没有其他出路,这些僧道可能就是那些无业游民的依靠。因此,他主张应谨慎处理,而不是简单地驱逐,以免造成社会动荡。诗中寓含了对社会治理的深思,体现了乾隆帝的治国智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