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夜坐》
《夜坐》全文
宋 / 项安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寒人倍爽,夜静雨初喧。

旧稿诗重定,新编手自翻。

相亲不厌共坐忘言

独笑城里,千家正梦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城里(chéng lǐ)的意思:城市内部;城市中心

独笑(dú xiào)的意思:独自欢笑,形容自得其乐。

共坐(gòng zuò)的意思:共同坐下,一同坐着

寒人(hán rén)的意思:指贫穷、贫困的人。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忘言(wàng yán)的意思:指人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清楚,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

相亲(xiāng qīn)的意思:指两个陌生人相互认识、交往,尤指为了结婚而相互了解。

新编(xīn biān)的意思:指重新编写、修改或创作,使之与原来不同。

正梦(zhèng mèng)的意思:指美好的梦境或幸福的愿景。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注释
人倍爽:人因天气寒冷而更加清爽。
夜静雨初喧:夜晚宁静,细雨开始发出声响。
旧稿诗重定:修改以前写的诗稿。
新编手自翻:亲手整理新的诗集。
相亲灯不厌:相伴的灯光让人感到亲近,不觉得厌烦。
共坐意忘言:两人默默相对,无需言语交流。
独笑:独自微笑。
重城里:繁华的城市中心。
千家正梦魂:万家灯火下,人们都在梦中。
翻译
天气寒冷使人精神焕发,夜晚寂静雨声初起。
旧作诗稿重新修订,新编内容亲手翻阅。
相伴的灯光从不厌倦,共坐时心意相通无需多言。
独自微笑在繁华都市中,万家灯火下人们正入梦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项安世在寒冷的冬夜中独自静坐的情景。"天寒人倍爽",通过天气的寒冷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清醒与舒畅;"夜静雨初喧",以雨声的轻微嘈杂为背景,营造出宁静而微妙的氛围。诗人在这个时刻,正在重新整理旧作,"旧稿诗重定",显示出他对文学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新编手自翻",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亲自修订的专注与投入,体现了他的自我提升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接下来的"相亲灯不厌",借灯光的陪伴,表达了诗人沉浸于创作中的孤独而自得其乐之情。"共坐意忘言",则暗示了诗人与文字之间的深深交流,无需言语就能感受到心灵的契合。

最后,诗人独自在繁华都市中发出"独笑",与周围沉睡的千家万户形成对比,"千家正梦魂",反映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体来看,这首《夜坐》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深夜静思、潜心创作的场景,透露出一种淡泊而深沉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项安世
朝代:宋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猜你喜欢

南安试院无酒饮周道辅自赣上携一榼时时对酌

闻说君家好弟兄,穷乡相见眼俱青。
偶同一饭论三益,颇为诸生醉六经。
山吧已催乘传马,晓窗犹共读书萤。
霜花留得红妆面,酌尽斋中竹叶瓶。

(0)

甯子与追和予岳阳楼诗复次韵二首

去年新霁独凭栏,山似樊姬拥髻鬟。
个里宛然多事在,世间摇望但云山。

(0)

乞锺乳于曾公衮

寄语曾公子,金丹几时熟。
愿持锺乳粉,实此罄悬腹。
遥怜蟹眼汤,已化鹅管玉。
刀圭勿妄传,此物非碌碌。

(0)

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渚晓泊汉阳亲旧携酒追

接淅报官府,敢违王事程。
宵征江夏县,睡起汉阳城。
邻里烦追送,杯盘泻浊清。
袛应瘴乡老,难答故人情。

(0)

司马文正公挽词四首

元佑开皇极,功归用老成。
惟深万物表,不令四时行。
日者倾三接,天乎奠两楹。
堂堂宁复有,埋玉恸佳城。

(0)

书睢阳事後

莫道睢阳覆我师,再兴唐祚匪公谁。
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
政使贺兰非长者,岂妨南八是男儿。
乾坤震荡风尘晦,愁绝宗臣陷贼诗。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