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从鸡帻报,长与蠹编亲。
空钵宁无食,枵囊别有珍。
公能追慧远,吾或可遗民。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宝玉(bǎo yù)的意思:指珍贵而有价值的宝石,也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或才华出众。
参辰(shēn chén)的意思: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澄江(chéng jiāng)的意思:形容水面清澈明亮。
蠹编(dù biān)的意思:指文字、文章等蕴含深意,寓意深远。
多年(duō nián)的意思:多年的时间
高流(gāo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声势浩大,也指人才出众、能力出色。
公能(gōng néng)的意思:公能指公正有能力。形容人具备公正、能力和才干。
冠巾(guàn jīn)的意思:指权势显赫、威风凛凛。
观身(guān shēn)的意思: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
贵人(guì rén)的意思:指对个人有帮助、有重要影响的人。
寒春(hán chūn)的意思:指寒冷的春天,形容春季虽然到了,但天气依然寒冷。
佳士(jiā shì)的意思:指优秀的人才或杰出的人物。
江月(jiāng yuè)的意思:指江河上的月亮,比喻美好的景色或情景。
惊神(jīng shén)的意思:使人感到非常震惊或惊奇的事物或情况。
泾渭(jīng wèi)的意思: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大,互不相通。
九宸(jiǔ chén)的意思:指古代帝王的宫殿和宫廷。也比喻权力中心。
名缁(míng zī)的意思: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片云(piàn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孤立的一片云彩,也比喻孤立无援或独自一人。
前箸(qián zhù)的意思:指前一只筷子,比喻先到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指排在前面的人或事物。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秦关(qín guān)的意思:指秦朝时期的边境,也用来比喻困难险阻的处境。
三卫(sān wèi)的意思:三位卫士,指守卫的人或事物。
殊相(shū xiāng)的意思:形容特别、独特的样子或状态。
俗意(sú yì)的意思:平常人们普遍认可的意见、看法或行为。
跣行(xiǎn xíng)的意思:赤脚行走,形容生活艰苦或奔波劳累。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昔日(xī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日;以前
虚彻(xū chè)的意思:形容思想或言论空洞无物,毫无根据。
雁臣(yàn chén)的意思:指忠诚,形容人对国家或领导的忠心耿耿。
一时(yī shí)的意思:一小段时间内,暂时的。
远俗(yuǎn sú)的意思:远离世俗之风气,追求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作屋(zuò wū)的意思:指临时搭建的房屋或简易的住所。
这首诗作于宋末元初之际,出自诗人方回之手。其文采飞扬,意境幽深,反映了诗人对往昔荣华的怀念和现实苦难的无奈。
"名缁今已绝,见汝忽惊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突然想起而感到震惊,这里的“名缁”指的是声誉或名望的消逝,而“见汝”则是对朋友或故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 "昔日陪三卫,多年护九宸。" 描述了诗人曾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长久地守护着皇权和国家的稳定,这里的“三卫”、“九宸”都是对帝王权威的比喻。
"漫从鸡帻报,长与蠹编亲。"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曾经在军中服役,长时间地和战马、甲胄为伴,这里的“鸡帻”指的是古代用鸡羽装饰的旗帜,而“蠹编”则是甲胄上的装饰。
"汉幔垂前箸,秦关痛只轮。" 这两句通过历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曾经辉煌文明的衰落和现实苦难的哀叹,这里的“汉幔”、“秦关”都是古代雄伟建筑的遗迹,而“前箸”、“只轮”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轮回。
"骤惊沦宝玉,何惜褫冠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荣耀的突然想起而感到震惊,并对现实中的物质损失表示出不再珍惜的情感,这里的“沦宝玉”指的是珍贵之物的丧失,而“褫冠巾”则是脱去官帽和束带,象征着身份地位的改变。
"往事怜蜗国,馀生脱雁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小国的同情,以及对自己身处困境却得以逃生的感慨,这里的“蜗国”是指弱小的国家,而“馀生”、“脱雁臣”则分别象征着幸存和摆脱束缚。
"片云聊作屋,死树自观身。"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里的“片云”、“死树”都是寓意着生命的脆弱和环境的变迁。
"空钵宁无食,枵囊别有珍。"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享受淡然的态度,这里的“空钵”、“枵囊”都是比喻着精神与物质的不同价值。
"跣行千里近,冻卧八寒春。" 这两句通过对艰难行走和严冬苦寒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困境中的坚持和不屈不挠,这里的“跣行”、“冻卧”都是形容极度困难的情景。
"像喜图佳士,名虚彻贵人。" 这两句则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绘和对于荣誉的淡然,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高洁,这里的“像喜”、“图佳士”都是比喻着理想的人格,而“名虚”、“彻贵人”则是对虚名与真实价值的区分。
"论诗色泾渭,远俗意参辰。" 这两句通过对诗歌艺术的讨论和超越世俗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艺术理想的坚持,这里的“论诗”、“色泾渭”都是比喻着诗歌的深奥,而“远俗意参辰”则是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思考和超越世俗的追求。
"馀子一时尽,高流百世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短暂和艺术永恒的感慨,这里的“馀子”指的是个人的生命,而“高流”、“百世新”则是比喻着艺术的长存。
"公能追慧远,吾或可遗民。" 这两句通过对智慧的追求和对于后世的贡献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渴望,这里的“追慧远”是比喻着向往智慧,而“遗民”则是希望自己的精神财富能够留给后世。
"剃栉虽殊相,澄江月共真。" 这两句通过对不同境遇的人和宁静的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这里的“剃栉”、“澄江月”都是比喻着超脱尘世的精神状态。
头转狻猊身卧虎,斓斑苔藓苍颜古。
凿空融结宝月形,只露半规馀未吐。
正观傍睨苦有恨,拟借天工脩月斧。
桂树窅窊堕子香,未见姮娥来倚树。
姮娥只今居广寒,虹桥幻成愁阿瞒。
何如岩窦守孤洁,却视玉兔飞云端。
云端之月有圆缺,常在争如石中月。
寒光万丈照幽岩,石上云端两奇绝。
竟日关心朱墨间,西湖好在且偷闲。
光凌万顷摇银海,兴惬千钟倒玉山。
未办綵毫书侧理,只愁赤壁下乌蛮。
客儿忽堕池塘句,格律都高汉以还。